打好脫貧攻堅戰是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要求和硬任務。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后的收官階段。在這一階段,全國脫貧攻堅應從打好殲滅戰、落實細化措施和鞏固脫貧成果三個方面展開,實行多策并舉、統籌推進,全面鞏固提高脫貧質量,增強脫貧的可持續性,高質量打好脫貧攻堅的收官之戰。
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目前,我國仍有5%左右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沒有脫貧,近10%的貧困縣沒有摘帽。剩余的貧困人口能否如期脫貧、貧困縣能否全部摘帽,將事關脫貧攻堅目標能否如期全面實現。在當前脫貧攻堅的收官階段,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是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而殲滅戰的核心是“三區三州”能否如期實現脫貧。“三區三州”貧困程度深,基礎設施條件差,產業基礎薄弱,致貧原因復雜,是脫貧難度最大的“最后的貧困堡壘”。2019年,在中央和各地的大力支持下,“三區三州”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發生率顯著下降。然而,截至2019年底,“三區三州”還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3萬,貧困發生率達2%,其中,云南怒江州高達10.09%。因此,要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就必須繼續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并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
當前,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要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培育地區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要大膽解放思想,加快轉變觀念,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激活要素、主體和市場,激發深度貧困地區農村發展活力,增強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能力。二是凝聚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中央和省級扶貧專項資金要繼續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和定點扶貧要繼續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同時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深度貧困地區扶貧開發。三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幫扶效果。要科學規劃,合理安排扶貧資金,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將扶貧資金投向脫貧效果好、帶動能力強、能夠長期見效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長效扶貧產業,切實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幫扶政策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四是因村因戶制宜,分類精準施策。要針對不同貧困村、貧困戶的具體情況,根據發展條件、自身能力和致貧原因等因素,實行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制定可行的脫貧方案和措施。
落實細化相關政策措施
打好脫貧攻堅戰,還必須落實細化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措施,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除了因病因殘致貧等需要社會保障兜底外,擺脫貧困的根本辦法是依托產業支撐發展地方經濟,或者實行易地搬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為貧困戶創造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和穩定的增收渠道。在當前脫貧攻堅的收官階段,必須進一步落實細化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政策措施。
首先,要落實產業扶貧措施,發展長效扶貧產業。近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主要是依靠產業扶貧,已脫貧的貧困戶絕大部分都得到了產業幫扶。但至今為止,仍有一些地方產業基礎薄弱,扶貧產業散小弱,抗風險能力差,帶動能力不強,農民增收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的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而缺乏本地長效扶貧產業的支撐。為此,要高度重視產業扶貧,通過挖掘地區優勢和政策扶持,發展一批有地方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長效扶貧產業。在產業選擇上,要立足當地資源和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尤其要充分挖掘和拓展農業的多維功能,按照前后兩端延伸的思路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構建貫穿于農業生產全過程、全方位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體系,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尤其是農產品加工、電商物流、文化旅游、休閑康養等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的縱橫向融合和一體化。在產業組織上,要采取“新型經營主體+農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互聯網+農戶”等不同方式,將廣大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體系,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模式,推動形成利益共同體,讓貧困農戶更多地分享產業鏈增值的收益。在政策支持上,要注重對貧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完善農民創業就業服務體系,切實增強農民實現增收致富的自我發展能力。
其次,做好易地搬遷扶貧,加快實現安穩致富。按照《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五年內將對近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目前,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經基本完成,這標志著我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已經進入到以做好后續扶持為重點的新階段。下一步,重點是落實后續扶持措施,使廣大貧困農戶在前一階段搬出來的基礎上,穩得住、能致富,從而最終實現扶貧搬遷移民的安穩致富。一是做好就業安置工作。要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引導和支持創新創業,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為扶貧搬遷移民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和穩定的增收渠道。二是強化相關配套服務。要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幫助解決各種實際困難,全面改善扶貧搬遷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三是促進移民的社會融合。要加強宣傳教育,維護移民權益,強化社區治理,切實采取多方面措施,促使扶貧搬遷移民盡快融入當地社會。特別是,對于進入城鎮的扶貧搬遷移民,要按政策做好落戶和就業安置工作,全面落實市民待遇,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使其能夠盡快融入城鎮社會。
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從現有脫貧攻堅的進程看,到2020年底如期實現現有標準下剩余貧困人口的脫貧,應該是有保障的。打好脫貧攻堅戰,除了解決剩下的貧困人口脫貧,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脫貧的質量,增強脫貧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防止已脫貧的人口返貧和新發生貧困人口。據調查,在全國已脫貧的93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在邊緣人口中,近300萬人存在致貧風險。因此,如何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和新發生貧困,將是2020年乃至“十四五”前期需要解決的一項艱巨任務。
首先,要嚴把貧困人口退出關。從各地公布的數據看,2019年不少地區貧困發生率均出現大幅度下降,如甘肅省貧困發生率由上年的5.6%下降到0.9%。在當前收官階段的“快速”脫貧中,一定要按照中央確定的現行標準和相關程序嚴格把關,切實做好貧困人口退出和貧困縣摘帽工作,堅決杜絕數字脫貧、紙上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成效沒有“水分”,做到真脫貧、脫真貧。
其次,保持扶貧政策相對穩定。對于已經脫貧的貧困人口,要“扶上馬、送一程”,在近期內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做到脫貧不脫政策,以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尤其是,對于已經摘帽的貧困縣,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認真落實“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同時,應盡快制定實施減少相對貧困和支持相對貧困地區的有關政策,并切實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工作。
第三,防止返貧和新發生貧困。防止返貧是提高脫貧質量的關鍵,也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一方面,要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社會保障扶貧等多種途徑,增強貧困農戶的自我發展能力,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長效扶貧產業,建立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和減貧的長效機制,從源頭上消滅造成返貧和新發生貧困的土壤。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農村貧困監測體系,加強對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對返貧人口、新發生貧困人口以及臨近貧困線的低收入人口,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分類制定差別化的扶持政策。
第四,謹防農村貧困向城市轉移。當前,我國的城鎮化仍處于快速推進階段。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要高度關注進城務工農民的工資、住房、小孩上學、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扎實做好城中村和城市邊緣區改造,謹防農村貧困伴隨城鄉人口遷移向城市轉移。
作者系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工作通訊》2020年第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