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產業中國行的同仁們,大家下午好!
這次疫情確實給中國甚至給世界都帶來了巨大、深遠的影響,每個人在疫情面前都不得不被影響、被改變,也就不得不被動思考。我也進行了一些思考,借此機會給大家分享一下,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疫情下鄉村振興產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題目太大,又因為時間關系,不可能講太透,在此,我只就鄉村振興產業相關的思考做個簡單分享。
一、疫情給我帶來的五大變化
1、經濟發展方式的變化
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比較深刻,但會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的長遠向好呢?我認為不會。因為中國有廣大的農村戰略縱深,有農村這個穩定器和蓄水池,所以我們的經濟就有韌勁、有后勁。
中國歷史上經歷了無數次大的災難,中華文明也從來沒有斷絕過,就是因為我們有強大的農耕文明。這次疫情同樣會促使我們眼睛向內、眼睛向下、關注根本。
根本是什么?還是鄉村經濟。所以,真正的發展鄉村經濟,擴大有效供給,激活內需,激活消費,讓中國這個經濟體能夠供需兩旺,中國經濟就能夠持續繁榮。
所以,我認為這次疫情會給我們的經濟領域帶來4方面調整。一個就是由過去的重點發展城市轉到城鄉融合發展;由過去重點發展二三產業轉到三產融合發展;由過去的發展虛擬經濟轉到發展實體經濟;由工業文明發展階段轉到生態文明發展階段。
同樣,區域經濟也是如此,只有真正關注鄉村實體經濟,一個區域的經濟才會有持續增長的動力。
2、食品生產方式的變化
這次疫情告訴人們,病毒的出現還是因為一個“吃”造成的。不該吃的亂吃了,把某些生物都吃絕了,生物界的平衡就被打破了,病毒也就出來了。加之某些唯利是圖、別有用心的國家或者企業在種子問題、糧食生產、食品加工等方面處心積慮、唯利是圖,推廣某些貌似很先進的技術,實際造成了人們免疫力的下降,更容易感染病毒。
這次疫情也告訴人們,如果真的是災難來了,還是“吃”是最重要的。當人們隔離在家,才知道平常我們消費當中大多數的消費都是可有可無的。我看了一下剛公布的中國居民的恩格爾系數是28.2%,這說明,真正的災難來了之后,70%以上的消費都是可以省略的。
這次疫情之后,國家會更加重視糧食安全、食品安全,會出臺最嚴厲的針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措施。真正改變分散的、無序的、不安全的農業生產方式和食品加工方式。我們的農業生產和食品加工以及餐飲方式都會迎來革命性的變化。
3、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疫情之下,人們發現病毒來了,竟然無藥可治,還是要靠自身的免疫力戰勝病毒。多么先進的醫療設備,多么昂貴的西醫療法,在病毒面前都成了心理安慰,也得聽天由命。由此可見在病毒面前去不去大醫院可能沒有太大區別,還不如自己提高免疫力來的實在。
如何提高免疫力呢?這還得從傳統的農耕文明中尋找答案。人們發現鄉村人口的感染率遠遠低于大城市,這說明貼近土地、回歸自然、吃安全農產品、藥食同源、生活規律,再加上適當勞作等,就能提高免疫力。所有這些,都簡單而傳統的鄉村生活。所以,疫情后人們會明白,鄉村生活才是成本最低、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
所以,疫情會促使人們覺醒,人口開始逆城市化流動,人們開始回流到鄉村生活、創業、就業,這將極大的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鄉村的面貌,更會改變中國的產業格局、人口格局、公共服務格局。
4、人們三觀的變化
當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人們發現,什么都是浮云,只有健康的活著才是第一位的。人們發現,破壞環境、破壞生物鏈,后果真的非常嚴重,一個小小的病毒就足以把人滅掉。疫情之下,人們發現,只有家庭最重要,親情最重要,熟人社會最重要。
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會隨之發生變化。人們就會變得尊重自然、尊重其他生命。人們開始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很多人看開了,心寬了,心態變得好了,很多人的人生追求變得不同了。很多人開始反思過去忙著掙錢、忽視自己、忽略親情、觥籌交錯、爾虞我詐的日子。人們開始學會與內心、與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
5、政策導向的變化
既然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可以解決諸多的矛盾和問題,可以避免危機,所以國家會在疫情之后更加重視鄉村振興,會出臺大量的扶持政策,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會向鄉村傾斜。各地政府也會更加重視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的樣板縣會大量涌現。
綜上所述,這次疫情,從短期看,是個壞事;但是從長期看,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通過這次疫情,促使我們真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能順利度過這次危機,我們的經濟就能找到根本的動力,就能讓我國經濟持續向好;通過這次危機,我們社會制度的優越性再次顯現出來了,強大的國家動員能力,集中精力、資源辦大事的能力,這在其他國家是做不到的;通過這次疫情,我們農耕文明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會深入人心,中醫藥養生體系就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的生活價值觀也會發生變化,回歸簡單,不再浮華。
如果說2017年,我國拉開了鄉村振興的大幕,那么可以說,從2020年開始,中國將進入鄉村振興時代。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每一個人都不能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每一個人都應該順應這個大勢,應該做出改變,做出選擇。
二、鄉村振興帶來的重大機遇
一是鄉村資產的價值會被激活
鄉村大量的耕地、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四荒地,大量的初級農產品,好山好水、好空氣、好風光等農村資源,現在還遠遠沒有被激活,大多還都是沒有價值或者只是有初級價值的資源,如果被激活,將會形成幾百萬億的資產價值。
靠什么才能激活這些?只有靠產業的導入。這里需要說明一下,鄉村的產業不只是農業,是三產融合的綜合性產業,是高附加值的產業。所有從事產業運營、金融投資的企業,在鄉村都有大把的機會。關鍵是如何把握這個機會,既不破壞這些資源,又能激活資源,又能可持續發展。
二是鄉村基建的欠賬會加快彌補
鄉村的基礎設施欠帳還是非常多的,基礎設施還很落后,公共服務還是短板,鄉村的人居生態環境有待改善,鄉村的農業生態環境急需治理等,這些都是巨大的工程量。所有的工程建設、環境建設相關企業,都應該抓住這個機會。
三是產業園區的建設會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鄉村產業為什么落后?就是因為產業太分散,主體太弱小。怎么推動鄉村產業呢?關鍵是靠龍頭企業、核心企業的帶動,靠服務平臺和孵化器,尤其是要靠大家組織起來,形成產業集群,這樣才能真正打通全產業鏈。所以,重點產業園區的建設就會成為重要抓手。包括生態種養殖產業園、加工產業園、物流產業園、高科技產業園、數字產業園、健康產業園、文旅產業園等,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四是鄉村生活、康養、文旅小鎮建設將迎來高潮
疫情之后,更多的人們要到鄉村去旅游體驗、養生養老、生活就業,農村的城鎮化也會是就近就地的城鎮化,生態村鎮群會大量涌現。
我希望地產企業抓住這個機會加快轉型,尤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也會打破當前鄉村土地資產化的一些瓶頸。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放棄傳統的地產開發模式,學會與村集體、與農民共生共享,學會用創新的金融模式來獲得利益。真正以集體為產權主體,以農民為利益主體,企業本身則是經營主體。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共生共享,才走得通、走得遠。
三、如何參與到鄉村振興產業中?
簡單來說,就是六句話:“組織起來,搭建平臺,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市場化運營,產融聯結合”。
組織起來,就是因為整個鄉村產業領域都太分散、弱小,只有組織起來,大家抱成團形成一個團體、一個組織才能夠真正的打通全產業鏈,也才可以抵御一切風險、挑戰。
搭建平臺,就是用平臺的思維,搭建一個共生共享的平臺。這是一個共有制的平臺,參與到這個平臺的企業主體,都有共同的情懷和愿景,共同的目標和利益,也有共同的責任和擔當。在這個平臺,我們有共同的規則,既能抑制資本,又能保證收益,把分工和分錢的事研究好,這個平臺就能夠長遠的發展。
政府主導,就是做任何事都離不開政府這只手。在政府主導下,才能保證方向不走偏,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也才能有資源和能力去推動相關事業。
農民主體,就是把農民永遠作為利益主體。不要算計農民,因為你算計不過農民,即便暫時算計了農民也不會長久,而且跟農民融為一體,才能真正利益最大化,才能走的長遠。 市場化運營,就是充分利用市場創新的手段,打破常規,摒棄傳統。只有保持企業機制的靈活性、業務的創新性、團隊的適應性,才能做好鄉村產業,真正的適應變化,因地制宜。
產融聯結合。就是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鏈,加上與產業鏈融合的金融鏈,再加上與產業鏈、金融鏈融合的數據鏈。用互聯網和數字化手段,讓產融結合,我們稱之為產融聯結合模式。
大家都覺得鄉村產業是個機會,但又覺得鄉村產業很難,這就像一個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怎么算怎么掙錢,里面的人怎么干怎么賠錢。這就是現狀。
其實做鄉村產業是門檻極高的,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因為鄉村產業極復雜。那么怎么做才能做好鄉村產業呢?只有組織起來。如果大家不知道怎么做,就加入到新農創的產業聯合體,加入到中經聯產業院的產業中國行。
四、當前重點參與的幾個方向
首先,新農創已有了一個非常成熟的落地鄉村產業的模式,已經可以解決落地鄉村產業中的短板和困難,已經積累了很多創新經驗和方法。
其次,新農創已有了足夠的鄉村產業的投資運營資源。我們已有聯合體,完全可以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痛點,為區域的全面鄉村振興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第三,新農創已有了清晰的、簡潔的打造一個區域鄉村振興樣板的方法。我們現在的目標就是打造區域鄉村振興樣板。簡單來說,就做兩件事——落地一個總部和一個園區。
一個鄉村振興總部
鄉村振興總部,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設施,也是個孵化器,也是區域鄉村振興的總抓手。包含9個功能模塊。
一是規劃總部,重在描繪出區域鄉村振興的方向、路徑和藍圖。二是金融總部,真正的解決政府資金和產業資金從哪來的問題,有很多的創新的金融方法。三是產業總部,實際上就是搭建一個產業總平臺,打造產業龍頭企業和核心企業,把當地的產業主體組織起來,把外邊的產業主體組織起來。四是數字總部,我們已經有了八個線上數字系統,利用數字化的手段把相關產業數字化,形成鄉村振興的數字指揮系統來管理鄉村,推動鄉村振興。五是科技總部,就是引入高科技手段進入鄉村振興領域。六是培訓總部,主要是培訓干部、企業主體、農民,也要培訓消費者。七是孵化總部,主要是進行創業孵化器、產業孵化、主體孵化,上市公司孵化等。八是管理總部,一方面為政府打造管理服務平臺,另一方面做好產業平臺的管理服務。九是展覽總部,一方面是通過數字化的手段、聲光電技術把線上的鄉村振興規劃藍圖展示出來;另一方面落地一個體現“產、鎮、人、文、治”于一體的微型生態鄉鄰小鎮作為示范展示。 總之,通過落地鄉村振興總部,就可以把當地的主體要素、三次產業都組織起來,真正打通產業、投資和消費下鄉的渠道,讓政府有了管理鄉村振興的抓手,有了雙招雙引的平臺。
一個園區
一個園區,就是建設一個生態產業園區。這要基于當地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來打造,我們作為龍頭和投資主體,打造一個集“生態農業、生態加工、物流交易、特色產業、文旅康養”于一體的一個產業園區。通過產業園區落地,迅速把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做大,同時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產業園區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有不同的主題和名稱,既可以是現代農業產業園,也可以是食品港、物流港,也可以說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鄉村振興博覽園等。
希望大家能和新農創一起,在全國打造鄉村振興樣板,一起落地鄉村振興相關產業,一起加入產業中國行,共同把握鄉村振興的機遇,為鄉村振興、為企業和自己的未來做出貢獻、做出選擇。
謝謝大家。
作者系中經聯盟產業院專家委名譽主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搜狐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