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機抵京之日正是小滿節氣,“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委農辦主任兼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袁延文,帶著千萬三湘農業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三農”發展的成果與激情,連日來在春意盎然的湖南代表團駐地和人民大會堂,認真履職,積極建言,提出從四方面著力解決當前南方地區“三農”問題。
進一步加大南方稻區水稻生產扶持力度
我國長江以南地區溫光水資源豐富,適宜種植水稻,以湖南為例,自古就有“九州糧倉”的美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間斷向國家提供商品糧的兩個省份之一,也是全國七個原糧凈調出省份之一,2019年全省糧食產量595億斤,其中稻谷產量522.4億斤,居全國第2位,為國家糧食安全特別是口糧絕對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袁延文從多年全國糧食生產的數據來分析,發現南方雙季稻生產與全國糧食生產呈現一定正相關性,每一次國家糧食供應出現趨緊狀況都是從南方早稻滑坡開始的,因此加大南方稻區水稻生產扶持力度,對穩定全國糧食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他認為,南方稻區糧食生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種糧比較效益不高。近年來稻谷市場價格走低,但農資、土地租金和勞動力等成本持續上漲,特別是雙季稻產區必須在7月中下旬搶收早稻、搶插晚稻,導致人機資源緊張、成本激增,種糧總體效益不高。湖南山區丘陵較多、田塊分散,30畝以上糧食規模經營面積約1700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27%左右,還有近四分之三耕地由小農戶耕種,而早稻集中育秧、機插(拋)秧等補貼主要面向規模經營主體,難以覆蓋到廣大小農戶,種糧比較效益偏低,對小農戶種糧的驅動力有限。
二是農民種糧利益難維護。今年國家將早秈稻和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均上調了1元/百斤,釋放了積極信號。但近年來啟動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普遍偏遲,且收購網點少、售糧運輸成本高,農民往往等糧販上門收糧,實際售糧價格比國家最低收購價還要低10%左右。今年湖南早稻擴面較多,預計糧食產量將明顯增加,若不能穩妥處理好糧食收購問題,傷農一次,農民種糧積極性就很難再調動起來。
三是糧食產能基礎還不牢固。就湖南來說,近年來中央財政農田建設補助資金按每畝1000元標準給予支持、省級財政農田建設專項資金按每畝600元標準予以配套,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到“十三五”末將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316萬畝,但全省高標準農田保有量只占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的67%,特別是一些高岸田“旱不能灌、澇不能排”和機耕道缺失現象比較突出,與農民期望和產能建設需要相比還有差距。
為推動南方稻區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他鄭重建議:
一是恢復早稻集中育秧專項。南方稻區要穩定糧食產量,首先要穩面積,關鍵看早稻,重點是推進早稻集中育秧。建議國家恢復早稻集中育秧專項,支持雙季稻產區大力發展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扶持育秧主體改進設施裝備、擴大服務規模、提升服務水平,更好地穩定早稻從而穩定雙季稻生產。
二是開展精準補貼試點。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目的是保護提升耕地地力,鼓勵農民種糧。但目前這項補貼的效能正在減弱。建議改革補貼方式,完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對拋荒一年以上或改變為非農用途的耕地停發承包者的地力補貼,補貼對象由耕地承包者調整為雙季稻實際生產者,真正讓種糧者得補貼。
三是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是穩糧的基礎。建議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列入“十四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范圍,打造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要基地。
四是充分發揮最低收購價托底作用。糧食不是一般的市場產品,實施最低收購價保護政策,對穩定糧價、保障農民基本收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議國家繼續實施合理的稻谷最低收購價保護政策,及時精準啟動托市收購,穩定農民收益預期,保護種糧積極性。
加快推進南方地區農業機械化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農業機械化。
袁延文認為,南方地區是水稻主產區,推進南方地區農業機械化對于確保國家口糧安全、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從全國來看,南北水稻機械化水平差距十分明顯。據2018年國家有關部門公布數據,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江西、福建、海南等南方8個水稻主產省水稻綜合機械化率平均為67.2%,而東北三省達到94%,相差近27個百分點。盡管這主要是地理條件的原因,但只要措施有力,南方地區農機化水平完全可以實現大幅提升。
為此,他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加快推進以機耕道為主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南方地區以丘陵地貌為主,湖南省和湖北、廣東丘陵地區占國土面積的63%左右,福建、廣西、江西等省都在70%以上。丘陵山區田塊小、不規則,“有機無處用、有機無路走”現象突出。近些年,國家大規模開展涵蓋機耕道在內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改善了農機作業條件。但從湖南省來看,機耕道缺失仍是最明顯的短板。目前,湖南省高標準農田保有量約占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的60%,還有40%左右的基本農田難以適應農機作業需求。另外,除基本農田外,還有1200多萬畝耕地同樣需要解決農機下田問題。建議一方面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列入“十四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并增加投入,提高南方地區建設標準;另一方面,建議中央財政單列資金改造和興修機耕道,同時支持丘陵山區果菜茶田土宜機化改造,解決分散地塊農機下田難的問題。
二是加大農機作業補貼力度。近幾年,不少省份農機購置補貼落實額度不同程度下降,出現“有錢花不出”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現有補貼政策已經釋放最大效能,建議優化補貼方式,實行農機作業補貼,推進農機補貼政策可持續發展。比如機插機拋秧,既提高水稻單產、加快生產進度,又能減少除草劑和農藥施用,是一舉多得的好技術。但由于育秧成本較高,推廣進度不快。今年,湖南省創新開展了機插機拋秧作業補貼試點,在20個縣實施,每畝補貼70~80元,取得了良好效果,帶動全省早稻播栽機械化率由去年的34%提高到40%。建議中央針對南方地區水稻機械化生產薄弱環節,如機插機拋、側深施肥、秸稈離田等進行作業補貼,加快推進農機補貼由“補購機”向“補服務”轉變。
三是支持農機研發創新。當前,南方地區“無機可用”和“無好機可用”問題并存,建議中央設立丘陵山區農機科研專項,重點支持南方地區農業農村部門根據自身需要,組織相關生產企業、科研院所,開展農業生產薄弱環節機具研發和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創新,加快推進南方丘陵山區農機裝備提擋升級。
建立生豬穩產保供長效機制
生豬穩產保供關系民生保障,關系農民增收,關系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戰的底色和成色。
袁延文認為,去年以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生豬生產扶持政策,對于促進生豬生產恢復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現階段以非洲豬瘟為主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壓力仍然很大,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仍然不牢,亟需建立生豬穩產保供長效機制。
首先,他談及湖南推進生豬穩產保供的現狀。
湖南是生豬養殖大省,省委、省政府堅持把生豬穩產保供、提質升級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大事要事來抓。特別是近年來,中央要求湖南要為全國生豬穩產保供作貢獻。湖南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牢牢扛穩農業大省的政治責任,全力抓好生豬生產恢復。一是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去年省政府出臺了促進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十二條”措施,將生豬穩產保供年度存欄、出欄目標任務下達市州,與糧食生產工作一樣,列入省委省政府績效評估和真抓實干激勵督導內容,層層壓實工作責任。省直相關部門均出臺了操作性強、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的扶持措施。二是實施優質湘豬工程擴大養殖產能。去年7月出臺了《優質湘豬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大力推進生豬規?;?、標準化養殖,截至目前,全省新建萬頭以上規模場337個,可新增產能1500萬頭。同時,采取委托飼養、合股經營、租賃經營等方式“以大帶小”,促進補欄增養,全省2578個規模場復養,增加補欄200萬頭。去年全省生豬出欄量由排全國第3位上升至第2位,今年一季度的生豬出欄量排全國第1位。4月末,全省生豬存欄2950萬頭,連續7個月環比增長,累計增幅22.5%。今年以來,跨省調出活豬169萬頭,同比增長1倍。三是全面提升養殖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堅持生豬養殖、生態保護“兩手抓、兩手硬”。近三年,中央和省級財政累計投入26億元,整省推進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102個農業縣(市、區)全部納入推進范圍,規模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基本配套,全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3%,病死動物基本實現集中無害化處理。
談到當前推進生豬穩產保供的主要制約因素,袁延文認為,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激勵下,當前全國各地生豬恢復性生產取得階段性成效,特別是規?;B殖、龍頭企業發展速度,產業調整升級態勢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一是疫情風險仍然較大。盡管今年以來國內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強度較去年大幅下降,但非瘟病毒污染面廣,動物病種多、病原分布廣,加之一些養殖場戶生物安全防護不到位,非瘟及其他動物疫病發生風險仍然很大。二是流通方式落后。缺乏資源共享的冷鏈體系、銷售終端,養豬的不殺豬,殺豬的不養豬,鮮活產品遠距離、跨區域頻繁調運,不僅造成動物疫病控制難、質量安全保障難,還導致主產區和主銷區利益分配錯位。三是支持政策不夠穩定。去年以來國家出臺的一些支持政策,大多是階段性的,其中自然資源、生態環保、林業等部門的部分支持政策只到今年底。一些養殖戶對政策的穩定性心存擔憂,不敢放開手腳擴大生產。四是資金需求難以保障。特別是信貸方面,即便是投資額上億元的萬頭種豬場,也因欄舍、生豬活體不能抵押貸款,難以滿足資金需求。此外,傳統的動物疫病防控體制機制不能適應現代養殖生產要求,需要盡快調整和優化。
生豬穩產保供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有長期穩定的政策措施,形成長效機制,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由此,袁延文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穩定優化扶持政策體系。一是已出臺的規模養殖用地、環境影響評價、貸款補貼、林地征占用等行之有效的支持政策要持續下去。二是探索建立規模場固定資產和生物性資產評估登記制度,解決養殖資產不能抵押的問題。探索建立生豬等畜禽規模養殖最低用地保障制度,譬如按1%左右的比例在種植基地、林地果園中規劃預留畜禽養殖用地,既解決規模養殖的用地困難,又暢通糞肥就地就近還田渠道。三是建立銷區補貼產區的正向激勵機制,加大中央財政對生豬養殖大縣的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力度,調動主產區地方政府積極性。
二是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一是貫徹落實即將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加強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基層動物防疫機構的隊伍建設和防疫檢疫能力建設。二是強化養殖場戶的防疫主體責任,落實預防、控制、凈化和消滅等各項動物疫病防控措施。三是開展規模場生物安全防護示范創建,養殖戶出一點,政府補一點,支持完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織密織牢第一道防線。
三是構建現代加工流通體系。一是優化屠宰產能設置和結構布局,支持養殖主產區建設與其養殖產能相匹配的屠宰產能。二是支持大型養殖企業新建標準化的屠宰企業,形成規模養殖、屠宰加工、冷鏈配送一體化的企業集團。三是將肉品冷凍儲存設施和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作為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的重點,加大對畜禽主產區的支持力度,確保冷鮮肉品存得住、運得出、買得到、吃得上。
加強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隊伍建設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進入新時代以來,廣大農民盼望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但受自然條件、技術裝備等因素影響,還存在難以找到適宜發展路子的情況。
袁延文認為,培育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是引導和帶動農民群眾參與鄉村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應作為推進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舉措來抓,加強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隊伍建設意義重大。
他表示,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先行者、探索者,是農村改革發展的生力軍,對于帶動農民發展鄉村產業、實現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是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調整農業結構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農民由于資金、技術、經驗不足,普遍存在不敢調、不會調等問題。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大多經歷過市場經濟洗禮,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市場開拓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能夠率先在農業結構調整中走出一條路子來,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實踐證明,農村凡是有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地方,往往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高。
二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植根農村,與周邊農民有著地緣、親緣、血緣聯系和深厚感情,在帶動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上積極性高、覆蓋面廣、實用性強。湖南省一些種養大戶通過運用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體化運營模式,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關系,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比如,寧遠縣麻池塘村在種植大戶樂昌龍的帶領下,全村發展臍橙600畝、油茶2000畝、優質稻2000畝,村民人均收入由不足4000元增加到8000多元。
三是推進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發展農村經濟離不開人才資源支撐。目前農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掌握運用先進技術能力不強。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通過發展規?;N養基地、農產品加工、休閑旅游等項目,能夠示范帶動農民學習運用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幫助農民提高文化素質和創業致富能力。
他也談到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隊伍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他發現,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還處在起步階段,整體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
一是培育推進力度不夠。國家層面還沒有出臺專門的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計劃。目前主要是實施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等培訓計劃,這類計劃以培訓為主,方式較為單一,一些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接受培訓后,由于缺乏相關后續跟蹤服務措施,創業成效不明顯,沒有真正成為致富帶頭人。
二是帶頭人隊伍規模不大。近年來一些地方出臺政策吸引外出務工經商農民返鄉創業,但返鄉創業的人員還不多,大部分村莊缺乏帶頭人。同時,現有返鄉創業人員大多選擇準入門檻低的鄉村服務行業,產業層次低、就業人員少,帶動能力還不強。
三是政策支持不足。目前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主要從農村“雙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相關政策中獲得支持,但這些政策針對性不強,很多實際困難以得到解決。比如,創業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他們的資金實力與實際投入差距較大,迫切需要建立創業扶持基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他建議,采取得力舉措,推進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隊伍建設。
一是制定全國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計劃。將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納入“十四五”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內容,由農業農村部牽頭制定實施專門培育計劃,進一步明確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壓實地方責任,嚴格目標管理,強化督促考核,確保全國一盤棋整體推進。
二是建立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精準培育管理機制。將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對象的確定,由一般的推薦制改為申報制,建立管理目錄庫,由鄉村創業者根據自身能力、經濟條件、創業項目等提出申請,相關部門組織審定后納入管理目錄庫,分類、分期加以培育。強化監測管理,對采取相關培育措施后仍不達標的,進行動態調整,確保培育實效。
三是設立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扶持基金。由國家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發起設立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創業引導基金,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根據創業項目需要提出融資申請的,經評審合格后,相應給予貸款擔保、貸款貼息、股權投入、資金補助等支持,并按照項目實施效果加以后續扶持,使有發展前景、帶動力強的創業項目得到資金保障,提高創業成功率。
四是優化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發展環境。建立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干部聯系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制度,加強指導服務,促進發展壯大。研究制定專門扶持政策,從信貸融資、用地保障、人才培訓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評選表彰制度,推動全國性評選表彰向省、市級評選表彰延伸,總結提煉一批典型案例予以推廣,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的良好氛圍。(記者:吳爍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