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宜紅等: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作者:張宜紅?楊錦琦?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08-14 錄入:王惠敏 ]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這些重要論述既立足當前明確了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任務,又著眼長遠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全面脫貧后的奮斗目標,為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打好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接續戰”,直接關系全面小康的成色、“三農”基本盤的穩定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全省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準確判斷和把握形勢,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張藍圖”規劃到底,做好機制接續

  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關鍵在于體制機制的暢通。一是做好規劃銜接。制定出臺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解決現有各類規劃自成體系、缺乏銜接等問題,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同頻共振”。二是做好組織領導協調機制銜接。堅持“五級書記”齊抓,建立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組織工作機制,研究出臺責任落實、組織保障、工作推進、考核評價等方面的實施細則,確保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一盤棋、一體化”推進。三是做好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體制機制的整合融合。將推動全面脫貧一整套有效機制辦法與鄉村振興“打包配套”使用,探索建立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議事機制、統籌協調機制、項目推進機制、事項跟蹤辦理機制等。四是做好項目銜接。科學研判全面脫貧中需要延續和升級的項目,并將其納入鄉村振興規劃和實施方案,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相互呼應。五是做好考核評價機制銜接。借鑒全面脫貧所形成的較為成熟的評價機制,分類分地區指導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效評估標準和體系,科學評估銜接效果,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納入地方領導考核體系中。

  由特惠轉向普惠,做好政策接續

  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需分類確定需要取消的或需要接續的、完善的、強化的扶貧政策,做好政策接續。一是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高度關注自然災害、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突發性事件對脫貧戶和貧困邊緣戶的沖擊;建立返貧預警中心,發現返貧風險后及時啟動響應機制,及時將返貧和存在返貧和致貧風險的人口納入幫扶,針對不同返貧因素制定相應幫扶方案,統籌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積極探索返貧保險,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加上“保險閥”。二是全力保障脫貧政策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的總體穩定性、連續性。科學劃定全省相對貧困線,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推進集中式、特惠型全面脫貧政策向常態化、普惠型政策轉變,探索構建解決相對貧困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體系。三是突出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強農村道路、通信、供水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持續有效的投入和管護機制,加大農村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力度,重點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樹立農村公共服務優先導向,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為方向,加快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制度并軌和標準統一。

  推進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好產業接續

  產業是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核心紐帶。一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根據不同貧困村的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及貧困戶客觀需求,明確重點特色產業發展方向與規模,將重點產業與新型經營主體、農戶(貧困戶)、村集體對接,提高貧困人口參與產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支持“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建設,探索多種方式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與產業振興有機銜接。二要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貧困縣創建一批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村創業創新示范區、實訓孵化基地;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貧困地區合作創建優質農產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支持貧困地區組建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集團,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大力推進“互聯網+農業”,做大做強電商平臺,探索建立“電子商務+智能提貨柜”“貧困小農戶與城市消費者直接對接的‘蜂巢市場’”等產銷對接模式,培育一批叫得響、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讓貧困戶享受到增值收益,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激發內生動力,做好觀念接續

  由全面脫貧向鄉村振興過渡,關鍵在于主體內生動力得到有效激發。一是推進典型示范引導。借鑒脫貧攻堅中扶貧、扶志、扶智經驗,通過宣傳自力更生、脫貧致富和鄉村自組織實現振興樣本,發揮典型示范引導作用;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平臺,開展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等扶志教育,創新自助扶貧方式,提高農民主體地位和責任意識。二是實施鄉風文明行動。總結推廣“鄉風文明行動”經驗、模式,制定出臺“鄉風文明行動”實施方案,因地制宜制定適應新時代、易操作、可落實、能見效的鄉規民約、家訓,引導農民擯棄“等靠要”的思想,讓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全面脫貧與文化振興相銜接。三是建立農民意愿表達機制。在制定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方案過程中,要建立完善農民意愿表達機制,打造創新群眾參與、交流通道平臺,充分尊重傾聽農民意愿;同時,建立農民建言獻策獎勵機制,鼓勵廣大農民積極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創新投入機制,做好要素接續

  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需做實做細做好“人、地、錢”等要素投入保障。一要“人”盡其才。將扶貧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致富帶頭人培育、干部培訓等政策制度延伸推廣到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接續工作中來,重點實施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幫扶干部的人才留住行動計劃,探索村黨組織書記跨村任職機制,選優配強村級黨組織書記,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外出農民工、退伍軍人等人群返鄉創業,實施新鄉賢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計劃,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二要“地”盡其用。加快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具體操作細則,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賦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平等的市場要素地位。用足用活農村土地政策,明確用地類型和供地方式,實行分類管理;貫徹落實好農業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地管理、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等政策,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破除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制度性障礙。三要“錢”盡其效。發揮政府投入的主導和主體作用、金融資金的引導協同作用以及社會資金的參與補充作用,延續脫貧攻堅期間專項資金轉移支付、金融信貸等政策,整合歸并各類涉農資金,設立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池”,統籌用于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創新投融資機制,探索建立封閉運行的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貸款風險金制度,出臺關于支持社會資本更多更好參與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

  作者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江西日報 2020年8月1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日韩中文自拍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丝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字幕一级二级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