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胡冰川:為什么糧食進口不等于糧食缺口?

[ 作者:胡冰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08-24 錄入:王惠敏 ]

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似乎很容易被糧食安全問題所困擾。一個主要的擔憂在于,中國農產品大量進口,尤其是大豆大量進口。

根據筆者計算,如果把進口農產品折算成耕地面積,大致為12億畝,2019年我國內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5億畝,這么算來,我國農業生產的綜合自給率為67%。

這個數據怎么看呢?

如果把“農產品進口”默認為“農產品缺口”,你很可能會覺得形勢嚴峻;但如果知道人口1.2億的日本食品熱量自給率不過四成,卻也沒有餓殍遍野,你可能又會松一口氣。

那么,“農產品進口”到底等不等于“農產品缺口”呢?答案顯然是“否”。我們不妨從幾個層面進行比較。

先看概念層面。農產品進口是雙邊貿易的結果,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錢貨兩清、你情我愿。之所以能大量進口,既是因為中國有購買力,也是因為國際市場上供應充足。

不妨做一個極限設想,去年我國大豆進口8851.1萬噸,按照“進口=缺口”的思維,缺口為8851.1萬噸;假設明年國際市場上突然不出口大豆了,我國進口量驟降為0,按照同樣的思維,是否說明大豆就不存在缺口了?顯然不能這樣說。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是農產品凈出口國,直到2001年底加入WTO,才逐步變為農產品凈進口國。在拐點的2001年,中國人口13億,耕地面積大約為18億畝,總種植面積23億畝,國內人口和農業生產資源和現在差不多,不過卻是農產品的凈出口國,那是不是說明當時我國不存在農產品缺口呢?顯然也不能這樣說。

農產品缺口是一種供需失衡的狀態,指對農產品的實際需求或者潛在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當前,全球仍然有8億人處于饑餓狀態和營養不良,這部分人群存在糧食缺口。而之所以存在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沒有進口的能力,說白了,是沒錢買糧。

從概念上講,農產品進口與農產品缺口不僅不能等同,甚至屬于不同的討論范疇。如果混淆了概念,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社會恐慌,甚至政策誤導。

接著看度量層面。農產品進口的時間度量以年度為單位,這樣劃分顯然是為了便于統計,不僅進出口貿易,社會生產、人口增長等等,都以自然年度為單位。再者,自然年度循環往復形成了節律,也方便比較——如果切分成季節,有一些東西就不好比了,比如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糧食產量。總之,年度農產品進口是一個統計數據,以年度計量農產品進口是出于簡化認知和經濟分析的需要。

而農產品缺口很難用“年度”來度量。道理很簡單,人幾天不吃飯就會餓死,用不了一年。當前我國農產品綜合自給率是67%,,如果不進口的話,從機械統計的角度,我們可以推演出三種場景:一是當年所有人每天減少一頓飯;二是當年減少1/3的人口;三是當年所有人4個月不吃飯。即便只是假設,我們也知道這種場景過于荒謬了,原因就在于缺口的時間度量出現了問題。

假如糧食不進口了,更可能出現的場景是:國內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人們降低食物消費,食物浪費消失了,國內農業投入和生產迅速增加,幾個月后農產品供求重新取得平衡,缺口消失。所謂“年度農產品缺口”,不存在的。

再看屬性層面。農產品具有自然和商品兩種屬性。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越低,就越是強調糧食的自然屬性,亦即提供生物存續的營養的屬性。在相對困乏的社會里,食物、水源等不僅是制約經濟發展的剛性要素,甚至也是發展目標本身。我國改革開放就把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作為第一步的目標。

在一個以吃溫飽為目標的社會里,食品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亦即恩格爾系數,甚至會超過80%,而糧食的缺口往往也更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目前我國食品消費占總支出的比例已經降到30%以下,對于食品,人們的要求不再是“夠吃”,而是 “實惠”“健康”或者“好吃”,相應地也就更強調農產品的商品屬性。在這樣的社會里,農產品的缺口很小或是不存在,包括進口在內的農產品貿易卻更為繁忙。

簡單說,“缺口”對應的是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階段,農產品的自然屬性突出;沒進口,缺口不會消失,有進口,或許還能填補一二,比如在我國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進口”則與購買力成正比,反映了農產品的商品屬性,我國從過去的農產品凈出口國發展成為今天的農產品凈進口國,原因也正在于此。

至此,我們可以簡單地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做一小結:

當前農產品綜合自給率67%,接近1/3的農產品來自進口。這部分農產品不進口,完全由國內生產行不行?當然可以,但結果就是農產品價格至少翻番。之所以不自己生產,是因為自己生產不合算,或者說是市場經濟優化資源配置的結果。比如說自給率最低的大豆,不是我們不會種,而是國產大豆太貴了,同樣的產品,只用一半的價格就能從巴西或是美國買到。

目前,作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凈進口國,我國國民的食物營養水平處于黃色人種的最高水平。無可否認,這得益于市場經濟帶來的效率提升——一方面勞動生產率的快速提高帶來了收入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參與全球農業生產分工使得農產品價格相對下降,最終令進口12億畝耕地資源成為可能。

也許有人還是不放心——外部環境不好,不讓進口了怎么辦,那不就成了缺口了?

關于極端情形,前面我們已經推演過,大致說來中國的食品消費水平會短暫地倒退回2001年,但不會造成大規模饑荒和普遍性營養不良。需要說明的是,外部環境不好,大概率并不會導致對華農產品禁運。中美貿易戰這些年,特朗普政府多次升級對華高科技禁運,但在農產品貿易上恰恰反過來,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甚至要求中國把從美國進口農產品的目標設定在2013年創紀錄的290億美元基礎上再提高25%。

農產品畢竟不是高科技,不那么容易被人卡脖子,因此武器化的價值也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大。更何況農產品出口國的農民也是要賣糧過日子的。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澎湃新聞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脚交足免费播放 | 亚洲日韩欧美第一区 | 亚洲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永久免费 | 亚洲国产聚色窝 | 色五月激情五月亚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