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是湖北省的“南大門”,也是三國赤壁之戰發生地和中俄萬里茶道的重要源頭。近年來,鄉村振興步伐不斷加快,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加快轉型升級,夯實產業基礎
推動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我們跳出“三農”抓“三農”,加快發展現代產業,以產業的現代化帶動農業農村的現代化。
一是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三抓一優”為抓手(圍繞發展抓投資、圍繞投資抓項目、圍繞項目抓招商、圍繞招商優環境),突出全領域招商、產業鏈招商、重資產招商,將引資與引智引制相結合,出臺“招商引資20條”,建立項目責任落實、協調推進、考核激勵工作機制。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2.1億元,增長16.5%;開工建設重點項目226個,招商引資累計到位資金265億元;赤壁長江公路大橋開工建設,維達力一期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
二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深入實施工業崛起“六大工程”,推進企業并購重組,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振興實體經濟。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9家。2017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565.52億元,同比增長14.7%。紡織服裝和青磚茶產業集群列入省級產業集群,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加快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43:1,茶葉、楠竹、獼猴桃、湘蓮、蔬菜、水產等萬畝特色農業基地達到168萬畝。建成省級湖北磚茶產業科技園區、省級農業產業化磚茶示范園區、咸寧市現代農業水果產業園,培育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1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0家;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575家、家庭農場56家。茶產業優勢凸顯,位列全國百強重點產茶縣市第六位,榮獲“中國最美茶鄉”稱號。全面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沃爾瑪、赤壁國貿、紅星美凱龍家居廣場等一批大型商貿項目建成運營。2017年末,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5:42.7:44.8。
三是加快新動能培育。重點建設中國綠色生態產業展覽交易基地、中部應急產業集群基地、華中地區現代物流基地和華中地區休閑旅游度假基地“四個基地”。中國綠色生態產業展覽交易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獲批全國首批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連續舉辦五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茶交易會;中部應急產業集群基地建設加快,爭創“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華中地區現代物流基地全面推進,華中地區最大單體倉儲配送中心一一大潤發物流配送中心、湖北康華智慧物流園等項目建成運營;華中地區休閑旅游度假基地建設加快,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通過中期評估,三國赤壁古戰場國家5A級景區創建完成國家驗收,羊樓洞古鎮開發項目加快實施,俄羅斯方塊商業小鎮建設順利推進。
二、深化改革創新,激發內生動力
推進鄉村振興,根本靠改革,動力靠創新,出路在開放。我們以改革創新開放的手段,不斷拓展農業農村發展新空間。
一是以改革添活力。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突出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打造一批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赤壁青磚茶成為省公共品牌,全市有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2件、湖北省著名商標13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4件,“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64個。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現承包土地信息聯通共享。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成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網絡。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全市流轉承包耕地13.53萬畝,流轉率32%。
二是以創新增動力。加快高新產業培育,赤壁經開區獲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7家。建成各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發平臺40余家,獲批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做好“農業+”文章,大力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建成萬畝茶園觀光基地2個、溫泉養生度假區2個、茶文化生態產業園1個、萬畝茶園自行車慢行公園1個,娘娘山、柳山、荷色滄湖、車埠夢幻三國等田園綜合體加快形成,鄉村休閑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總收入達21%。成功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縣域電商指數全省排名第四位,農村物流三級配送模式全國推廣。
三是以開放擴張力。以茶為媒,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與萬里茶道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深化。成功舉辦2015國際茶業大會,我市被國際茶葉委員會命名為“萬里茶道源頭”,羊樓洞被授名“世界茶業第一古鎮”。華舟重工、神龍集團以及一批茶企等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明顯增強。2017年,外貿出口同比增長15.9%。
三、堅持協調發展,加快城鄉融合
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一是發揮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推進產業、空間、土地、生態和城鎮化等規劃“多規合一”。加快產城融合,生態新區和中伙產業園實現一體化發展。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內涵式發展,實施十大城建項目工程,完成城管體制改革,推進城市規范化常態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多城同創”,城市品質不斷提升。
二是增強小城鎮承載功能。推進鄉鎮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分類打造一批定位清晰、功能明確、特色鮮明的工業強鎮、農業大鎮、商貿重鎮、旅游名鎮和特色小鎮。柳山湖鎮四化同步協調發展試點取得明顯成效,趙李橋鎮、官塘驛鎮、赤壁鎮列入全國小城鎮發展重點鎮,茶庵嶺鎮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三是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加快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讓鄉村不但留得住鄉愁,更留得住人。扎實推進長江大保護行動,開展“三湖”(陸水湖、西涼湖、黃蓋湖)拆圍行動。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啟動實施農村生活垃圾運營B0T項目,推進農村污水和垃圾治理全域覆蓋。建成“美麗鄉村”示范點66個,創建省級宜居村莊10個、省級綠色示范鄉村26個、省級美麗鄉村6個,咸寧市“最潔凈村莊”13個。
四、補齊農村短板,提升民生福祉
發展最大的短板在民生,民生最大的短板在農村。我們堅持財政投入向農村傾斜,公共資源配置向農村延伸。
一是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快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芳世灣大橋、隨羊線(隨陽一芳世灣段)、西環線(新店一余家橋段)建成通車,市域交通外環雛形初現;農村電網全面升級,行政村客車通達率100%,行政村全部實現通光纖;城市供水管網、公交線路不斷向農村拓展。
二是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入實施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有序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省縣鄉醫聯體”分級診療模式。鄉鎮政務服務大廳和村(社區)便民服務室規范化建設實現全覆蓋,市、鎮、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縱向貫通。
三是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黨建引領作用,著力打造農村黨建“五務合一”升級版,實施“頭雁培育”工程。深化村民自治實踐,規范村級組織議事決策“五議五公開”制度,健全村務監督機制。健全農村網格化管理,深入推進平安創建。開展“移風易俗、樹文明鄉風”行動,推出三國古戰場花燈節、羊樓洞古鎮元宵節、柳山湖鎮新農村文化藝術節等活動,開展宗教“三非”專項整治,強化“兩堂”管理,鄉風文明呈現新氣象。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咸寧市赤壁市委書記
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18年2期 (此為原稿,與書刊有出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