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經過3年的努力,各項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研究與實踐均表明,文化在鄉村振興中居于特殊的地位,“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這個“魂”就是“文化”。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在一些地方還存在著對鄉村文化理解狹隘、對傳統農耕文化重視不夠、農民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
文化振興貫穿于鄉村振興的各領域與全過程。鄉村文化振興關乎農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因為只有加強鄉村文化振興,才能幫助農民樹立發展信心、振奮精神、生發激情,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就內容而言,鄉村文化包括農耕文化、生態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個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中國特色的農事節氣,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從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奪天工的農業景觀;從鄉土氣息的節慶活動,到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從耕讀傳家、父慈子孝的祖傳家訓,到鄰里守望、誠信重禮的鄉風民俗,等等,都是中華文化的鮮明標簽,都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因此,鄉村文化是發展鄉村產業、培養鄉村人才、保護鄉村生態、推進鄉村治理的重要保障和資源基礎。
文化振興的關鍵是保持鄉村底色和農民參與。中國是一個農業古國和農業大國,形成了不同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城市文明的獨特鄉村文明。農耕文化是我國農業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厚博大的農耕文化,夯實了我國農業社會穩定的基石,使中國鄉村穩定安寧,使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和脈得以延續伸展。這就需要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注重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的發掘與保護,要注重鄉村底色的保持,保護好鄉村這一傳統文化的“棲息地”。農民是鄉村文化保護傳承的主體,也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關鍵。如果連種地的人都沒有了,靠誰來傳承農耕文化?因此,鄉村文化振興應重視激發廣大農民的內生動力,尊重廣大農民的意愿,發揮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經驗。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起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倡議,截止目前已經有22個國家的62項傳統農業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是該倡議的最早響應者、積極參與者、堅定支持者、成功實踐者、重要推動者和主要貢獻者,不僅以15個項目位列各國之首,而且還推動了國家級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與保護,農業農村部已經分5批發布118項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尤為重要的是,通過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與保護,有力推動了遺產地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成功經驗。
位于浙江湖州南潯區的桑基魚塘系統,因其完善的生態循環體系,被譽為“中國生態農業的典范”,并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當地群眾以這一農業文化遺產為核心,結合被列為中國傳統村落的荻港古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陳家菜,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同時還拓展了農業功能,通過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研學旅游,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云南哈尼梯田,現在是當地的一張文化名片。但在過去的一個時期內,“農村會唱《哈尼族四季生產調》等古歌、會跳哈尼樂作舞的人越來越少”。隨著云南哈尼梯田2010年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3年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當地干部群眾將文化遺產保護、生態環境保護與鄉村產業發展融合起來,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傳統紅米生產、實施稻魚鴨共生,利用濃郁的民族文化資源和良好的鄉村生態景觀,發展特色農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成功步出了貧困縣的行列,涌現出一批鄉村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和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是世界香菇發源地,同時還是“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鄉村文化富集地。該縣通過“香菇功夫”進學校,讓孩子們從小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現實意義,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傳承;通過發掘傳統農耕文化內涵,成功申報了“慶元香菇”地理標志農產品。該縣舉水鄉月山村,自1981年起連續40年舉辦“月山村晚”,這個比央視春晚還要早兩年的“草根春晚”,通過農民自編、自導、自演,用家常話說身邊事,演員與觀眾融為一體,題材來自田間地頭,道具取自日常農具,吸引了上至耋耄老人、下至幼稚孩童的廣大村民的積極參與。以“月山春晚”為引領的“鄉村春晚”在浙江省乃至全國各地遍地開花,被譽為“中國式鄉村過年之文化樣本”。
過去15年農業文化遺產地的經驗表明,產業振興是基礎,人才振興是關鍵,文化振興是靈魂,生態振興是支撐,組織振興是保障。只要鑄好鄉村文化這個魂,就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并促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作者系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咨詢小組共同主席、農業農村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