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
2020 年9 月16 至1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期間,站在新階段新的戰略高度,提出了打造“三個高地”、擔當“四新”使命、落實五項重點任務的總體要求,為湖南今后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錨定了新坐標。在五項重點任務中,特別提出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要求。這些要求與習近平總書記2016 年3 月對湖南提出的“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前后貫通、一脈相承,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是我們在新時代新階段做好“三農”工作、推動鄉村振興的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
湖南是農業大省,農業農村發展的地域優勢明顯,有幾千年的傳統農耕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農業資源,自古就有“ 湖廣熟,天下足”和“魚米之鄉”的美譽。在“十四五”時期,我們要認真領會和貫徹落實總書記提出的農業農村工作重點任務,準確把握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新要求,順應發展態勢,搶抓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奮力譜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湖南新篇章,在全國鄉村振興中彰顯湖南的新作為。
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彰顯農業大省新擔當。在湘考察期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扛穩糧食安全的重任,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全面壓實耕地保護責任,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決遏制各類違法亂占耕地行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湖南作為魚米之鄉,對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新時代必須繼續加大糧食生產,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湖南力量。湖南在近代革命時期為國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是一個有歷史擔當的省份,新時代面對國家糧食安全的新問題,要義無反顧地扛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堅決履行保護耕地的承諾。同時,要加快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以科技為支撐,加快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發展動能,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立足湖南基本省情農情,遵循農業現代化規律,緊密結合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態勢,穩步提升糧食質量和產能, 統籌做好品種改良、污染耕地修復與治理等工作,堅決制止浪費糧食行為。進一步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湖南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展現農業現代化新作為。在湘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我們應結合湖南人多地少、山地丘陵為主的實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一以貫之走精細農業發展之路。更加注重精準定位、精細生產、精深加工、精明經營、精密組織,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要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管理方式,打造農業“百千萬”工程升級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 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宜糧則糧、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漁則漁。立足比較優勢,優化區域結構, 重點建設好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拼資源、拼環境、拼消耗的傳統發展模式,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作用,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在糧食穩定增產的基礎上,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優化力度,發展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構建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體系;推動技術創新與農作制度創新的有機結合,重點推廣設施農業、循環農業、精準農業、休閑農業、有機農業等高效生態的生產模式,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在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把推進規模經營、集約經營的重點,放到培育土地產出率高、產品附加值高的生產主體上來,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聚焦農業農村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牢牢堅持擴大農業農村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大農業農村內循環, 構建農業農村發展雙循環新格局。
加快農村綜合改革步伐,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新動力。在湘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按照“擴面”“提速”“集成”的要求,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這三條底線,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給。推進以土地改革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改革,大膽突破城鄉二元的土地制度瓶頸,切實推進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權分置” 改革,進一步增強農民土地資產的流動性和增值能力,破除束縛農民的不合理的限制和歧視。讓承包地、宅基地和農房成為農民的有效資產并變成“活”財產,讓農村的土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可以流轉、抵押、貸款,進一步釋放農村土地的活力,強化土地的資源資本功能,增強農民的財產性收益能力。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強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建立農民的主體創造力實現機制,堅持農民鄉村振興的主體地位,以農民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 發揮全體農民群眾的主體推進作用,激發主體的自覺性和創造性,建立完善農民群眾主體創造力發揮的實現機制,激活鄉村振興的原動力。
推進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在湘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要落實“四個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深入研究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經過多年接續奮斗,我們在“十三五” 時期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但脫貧并不代表致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要統籌當前和長遠,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持把鞏固脫貧成果作為脫貧摘帽地區鄉村振興的優先任務,注重從體制機制、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環節入手找準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著力點。一是推進產業銜接,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打造產業品牌,提高效率,把當前的扶貧產業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致富產業,強化鄉村振興的產業支撐,進而實現鄉村產業興旺。二是推進鄉村“三基”補短板強弱項工程。以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等三大鄉村發展的基礎工程為抓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提升欠發達區域鄉村發展的基本支撐能力,推進區域均衡化發展與城鄉一體化發展。三是推進人才銜接,強化主體支撐。消除農民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加大鄉村教育和培訓,加快培育鄉村實用人才和鄉土人才,加大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和開發,進一步提升農民的主體發展能力,全面提升農民主體素質,提高農民的科技應用與創新發展能力。四是抓好規劃銜接,構建長效機制。抓好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專項規劃與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機對接、深度融合,把推進鄉村振興與解決鄉村相對貧困問題作為工作重點,進而將幫扶工作與鄉村振興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五是抓好組織銜接,健全領導體系。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組織領導體制機制工作的對接,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制度責任與保障。六是抓好政策銜接,形成長效機制。重點是在總結脫貧攻堅成功經驗的基礎上, 參照脫貧攻堅相關政策與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鄉村振興的政策與工作協調機制。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湘評論》2021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