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近日正式發布,引起各界廣泛關注。這份文件的發布意味著,農業農村相關政策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有了更多新的安排。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全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在往年強調“脫貧攻堅”的基礎上,此次一號文件提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促進農村消費”、“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等新的政策方向。
2月24日,時代財經記者專訪了長期從事扶貧工作政策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小云,對最新的中央一號文件做出解讀。
李小云認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核心在于通過鄉村振興戰略來穩固和拓展脫貧攻堅的成果。“過去一個階段的脫貧攻堅工作,重點解決了農村絕對貧困的問題。未來的工作是要通過鄉村振興來統領農村發展工作,尤其是解決相對貧困問題?!?/span>
同時,在制度改革和政策層面,鄉村振興所涉及的領域也會更加廣泛。李小云預計,針對各界關注的農村土地制度等問題,將會有新的舉措陸續出臺。
時代財經: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有哪些深沉次原因導致了城鄉巨大差距和鄉村貧困的現象?
李小云:毫無疑問,農村為中國現代化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在工業化、現代化的過程中,出現了過度依賴城市化來推動國家現代化的趨勢。
長期以來,工業化和城市化是中國現代化的一個短板,因此,中國的現代化一定要從以鄉村為主的社會向城市為主的社會轉型。但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沒有正確地處理大城市、小城市和農村的有機關系,造成了鄉村的衰落。
鄉村衰落主要的問題在于,鄉村的人口不能有效地轉移到城市。同時,還有大量人口在鄉村的時候,鄉村就出現了經濟、社會和文化共同的衰落。從鄉村的經濟功能、社會功能等各個方面來看,這就成為影響現代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之下,特別是在“全面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之下,鄉村的問題、三農問題就變成了我們全面實現現代化的一個短板。這是中央在此時強調鄉村振興的戰略意義。
時代財經:在“雙循環”發展格局與“十四五”開局的背景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提出有何深層次意義?
李小云:在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國內外的變化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甚至有很多比較大的變量,正在影響和改變著我們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形成的發展路徑——即通過不斷地融入全球化來推動中國現代化。
從這個角度來講,包括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在內,穩固鄉村的基本盤對于我國未來穩定地實現現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這幾個方面的背景,促使我們把鄉村發展作為一個大的戰略。
時代財經:往年涉及農業農村問題的重要文件對“脫貧攻堅”的政策安排較多,今年則額外提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促進農村消費”。如何處理好“脫貧”與“振興”之間的銜接問題?
李小云:脫貧攻堅戰略的重點是要解決農村的絕對貧困問題,過去幾年提得比較多,意在推動解決這一問題。但同時,鄉村發展的問題一直存在,貧困問題是鄉村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難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脫貧攻堅解決了鄉村發展中一個最重要的短板,但不是說鄉村發展的問題就沒有了。解決了絕對貧困以后還需要解決相對貧困問題,以及其他方面的諸多問題。
所以,未來的工作是要通過鄉村振興來統領鄉村發展工作,當然也包括統領相對貧困問題的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當中包括城鄉收入差距、社會公共服務差距、基礎設施差距、東西部發展的差距等。
解決這些問題是一個長遠的過程,所以鄉村振興本身也是長遠的過程。因此中央一號文件中強調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其核心就在于,要通過鄉村振興的戰略來穩固和拓展脫貧攻堅的成果。
也就是說,已經脫貧的人不能再返貧,那怎么來保證不返貧呢?這需要繼續提高收入,繼續改善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包括教育、衛生、養老等方面。
這些工作要通過鄉村振興戰略來不斷推進。這是一個逐漸的過程,既需要資金投入,也是一個制度建設的過程。
時代財經:在涉及農業農村的制度改革和政策方面,接下來有哪些舉措可以期待?
李小云:我個人認為,鄉村振興涉及的面是很寬的,它會涉及到我們將來的鄉村建設問題。
鄉村振興不僅僅是指鄉村建設,但是鄉村建設問題會涉及到土地制度問題,比如大家比較關注的宅基地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針對這些問題會有新的政策不斷出臺。
而對于落后地區的基礎設施還要繼續推進建設,以及鄉村旅游等產業方面,都會在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下逐漸推進,很多新的政策會陸續出來。
時代財經: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這與過往所說的新型城鎮化有何不同?
李小云:我們講的縣域經濟,和城市經濟、都市經濟不太一樣。
在過去工業化的過程中,一方面推動大的城市群發展——這是對的,因為城市群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很大——但同時我們還有大量的縣域經濟。而縣域經濟特點是“(縣)城小村大”,它就是一個縣城、幾個小鎮、面對大農村。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推動新型城鎮化就包括“城的城市化”和“鎮的鎮化”。
過去我們認為,發展小城市經濟效益不高,但現在看來,隨著大中城市的不斷出現和擴張,以縣城為核心的縣域經濟,發展大量的縣城、小鎮,也可以繼續推動城市化的進程,并開始向新型城鎮化轉移。
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形成新的消費、新的工業,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同時也把城市化和鄉村振興有機連接起來了。
以縣城為核心的縣域經濟,它不是完全建村子,也不是完全建城市,它是一個有機的連接點。
時代財經:農民工群體也是農業農村問題中一個重點。你怎么看待農民工群體在鄉村振興中的角色?
李小云:農民工問題現在看起來不像過去提得那么多了,原因是很多的農民工事實上已經融入到城市。
最近江西省已經完全取消城市落戶限制,未來還會有更多農民工轉移到城鎮,并且可以轉成城市戶口,那么他們實際上就變成城市人口了。
隨著鄉村振興工作和家鄉建設的需要,還有一部分農民工會回到鄉村。這樣的話,農民工這個群體會出現兩個方向的流動。
(作者系《中國鄉村發現》學術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講席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原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時代財經》2021年2月26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