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21)》發布詞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中國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我們一直致力于湖南“三農”研究,以對縣域的調研為基礎,持續多年跟蹤觀察全省鄉村發展狀況,在2018年以前每年出版發布《湖南城鄉一體化發展報告》藍皮書,自2018年開始出版發布《湖南鄉村振興報告》藍皮書。今年出版的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21)》,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工作專家組負責組織,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作為支撐機構,共同合作研究完成。藍皮書立足對省內典型縣域的調查研究,總結分析了2021年以來湖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主要進展、當前湖南鄉村振興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推進湖南鄉村振興的對策建議。
一、七大成效呈現湖南“三農”工作新局面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藍皮書指出,湖南作為傳統農業大省,以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為主線,以“三高四新”戰略為引領,以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為動力,以精細農業為特色,著力構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格局,助力“三高四新”戰略。
1.以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為動力,著力農業農村改革新突破。湖南不斷強化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以縣域內城鄉規劃統一引導鄉村振興有序發展,在深化農村重點改革上下功夫,加快打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性通道,全面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宅基地“三權分置”、供銷社、國有林場等改革穩步推進,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不斷增強,農村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
2.以精細農業發展為突破,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首要任務。湖南是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和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始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藏糧于地”,通過保護、利用好耕地資源,夯實糧食生產根基,保護耕地守底線;堅持“藏糧于民”,把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生產供給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同時不斷升級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持續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堅持“藏糧于技”,通過打造種業創新高地、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發展高地以及冷鏈物流業建設高地,持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3.以“六個全覆蓋”鄉村建設為關鍵,補齊農村全面小康短板。湖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農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加快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構建農村基本社會保障“全覆蓋”網絡,注重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在鄉村建設中實現農村通組道路、農村飲水安全、農村危房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農村社會保障、農村“一門式”基層公共服務等“六個全覆蓋”。
4.以綠色鄉村為目標,逐步進入宜居宜業新發展階段。湖南著力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扎實推進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治理,持續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提高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水平,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5.以鄉村文化興盛為方向,賦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內在動力。湖南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擺在重要位置來謀劃推進,注重深入挖掘湖湘鄉土文化資源,以文明創建和文明實踐為載體深化鄉風文明陣地建設,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在移風易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文化與旅游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鄉村文化建設呈現新生面。
6.以“三治融合”鄉村善治為要求,探索農村高效能治理長效機制。湖南堅持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固本之策,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探索構建“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促進村民自治更加規范有序、充滿活力。各地在實踐中把治理與服務、治理與建設結合起來,因地制宜進行創新和探索,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若干措施,健全完善鄉村有效治理長效機制,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7.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原則,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倡地,湖南不僅如期高質量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而且探索的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經驗成為了全國脫貧攻堅的樣板。隨著脫貧攻堅的圓滿收官,湖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鞏固脫貧成果,努力克服疫情災情不利影響;以“四個不摘”為底線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保持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二、五大現實難題挑戰湖南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藍皮書立足對全省的調研認為,全面鄉村振興剛剛起步,進程中還存在各種問題與挑戰,需要認真分析,找準癥結,在“三高四新”戰略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破解五大現實難題。
1.農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農民增收形勢依然嚴峻。農業結構性矛盾依然是湖南農業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也是影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瓶頸。藍皮書認為,湖南大宗農產品供大于求、特色優質農產品供不應求的結構至今沒有改變;各地農業產業的重心仍然在第一產業,農產品加工和服務業發展緩慢;一些產業在全省無序推廣,造成了區域主導產業結構同質化問題。而農業結構性矛盾嚴重影響農業的效益,最終影響了農民收入的增加。
2.要素支撐明顯不足,政府與市場關系明顯不順。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是“人、地、錢”。藍皮書指出,從“人”的要素看,農業效益比較低,導致很多農民外出打工賺取勞務收入。從“地”的要素看,現在建設用地存量少,新增建設用地難度較大。從“錢”的要素看,農業產業投資大、周期長、收益低、風險大,金融機構投入積極性不高,工商資本觀望居多,農民自身資金不足;而政府在財政減收的情況下穩定三農投入也是最現實的難題。另外由于政府大包大攬地干預農民具體的經營行為和生產行為,導致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出現脫節,影響了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造成政府越位與市場缺位的問題非常突出。
3.綠色鄉村發展理念不強,環境治理機制不全。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宜居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任務之一。藍皮書認為,一些地方在鄉村振興中片面理解鄉村振興的任務,生態的長遠價值不十分重視,綠色鄉村發展的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還沒有真正從生態發展振興理念去深入認識鄉村振興。鄉村環境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偏遠山區的污染防治缺乏相應的投入保障機制,導致環境治理流于形式。
4.文化建設農民主體性不夠,因地制宜傳承提升鄉土文化不力。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是農民,只有農民廣泛參與并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文化建設才能真正落地。藍皮書指出,一些地方的文化設施建設沒有結合農民需求,而是按照城市項目設計思路,修建的文化設施要么選址不合理,村民使用不方便;要么文化設施與農民需求脫節,導致文化設施閑置,甚至淪為一種擺設。對文化活動引導不夠,對地方的傳統文化挖掘不深,改造不合理,成為地方傳統文化的簡單翻版,或地方傳統文化的強制現代化,導致文化建設的民眾基礎薄弱,民眾對文化的認同度不高。
5.農民首創精神發揮不夠,基層治理自主性不高。鄉村基層治理不僅僅是構建秩序,更重要的是要激發農民的首創精神,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藍皮書認為,一些地方沒有處理好堅持黨的領導和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的關系,只強調長官意志的頂層設計,缺乏群眾路線的問計于民,導致農民處于服從與被支配的地位,逐漸喪失了自主能力和首創精神,也影響了鄉村社會的民主秩序。
三、六大對策建議助力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如何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當前農業農村發展工作的重點。結合湖南發展實際,藍皮書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優化產業結構、激活要素動能、健全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建議。
1.建立區域農產品“正負面清單”,優化產業結構與布局。農業作為生物產業,每種農產品對種植區域的氣候和土壤有著獨特的要求,同一品種在不同區域種植會形成不同品質。藍皮書認為,要立足各區域特色,建立“正面清單”“負面清單”的約束機制,進一步明確“環洞庭湖”“大湘西”“長株潭”“大湘南”四大農業區域板塊的區域分工;加快調整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從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向適應優質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轉變,適應個性化消費時代市場需求;堅持優勢與特色導向優化農業區域布局,立足于不同區域的農業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調整農業區域結構,形成區域化、專業化的農業生產力布局,避免區域農業同質化惡性競爭。
2.構建“三駕馬車”新機制,匯聚多元要素合力。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就要建立“黨委政府主導、農民集體主體、社會力量主力"的“三駕馬車"改革賦能新機制。藍皮書指出,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找準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黃金結合點,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把保障農民利益、農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落腳點,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鄉村振興,以改變鄉村振興“干部在干、農民在看”的局面,實現“黨的引領力、政府的推動力、市場的原動力、農民的創造力、社會的協同力”相融合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發展格局。
3.構建減污治污長效機制,推進鄉村“兩型”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型”發展是打造現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圖”的美麗鄉村建設的必然要求。藍皮書建議,要進一步推進鄉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從源頭上減少鄉村垃圾;要進一步打好農村污水處理組合拳,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引進新技術;要進一步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部門之間協同作戰機制,轉變末端治理的思維方式;要進一步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因地制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農村成為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4.全面推進文明鄉村創建活動,引導形成鄉風文明新風尚。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藍皮書認為,要以文明創建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助推器”,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探索制定鄉風文明建設評價體系;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文化體系,注重發揮信息技術對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支撐功能;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獎勵激勵機制,讓作出表率的文明家庭和文明村民受到應有的激勵,激勵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各類文明創建,讓好風氣蔚然成風。
5.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建立農民廣泛參與的治理機制。保障和支持農民在鄉村社會當家作主,不僅是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本質和核心,也是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藍皮書建議,要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農民廣泛參與的鄉村治理機制,建立以黨組織為核心的鄉村基層組織合力機制,構建黨領導下村民自治的保障和實現機制,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結合群眾的意愿形成約束和規范全體村民行為的新機制。
6.全面健全鄉村振興的工作體制機制,形成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的工作隊伍。隨著戰略重點由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為主的“攻堅體制”逐步向實現鄉村振興為主的“長效機制”轉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藍皮書認為,要建立各級鄉村振興工作的協調機制,理順各級各部門鄉村振興的工作職責,健全各級鄉村振興局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鄉村振興工作的考核機制,以完善有效的責任體系、政策體系、投入體系、動員體系、監督體系、考核體系,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確保鄉村振興各項政策舉措落到實處。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湖南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機遇與挑戰并存,作為地方智庫工作者,研究湖南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我們將繼續深入推進對湖南鄉村振興的研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和理論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需要特別感謝的是,藍皮書的研究與出版得到了省農辦、省鄉村振興局的關心、指導與支持;得到了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湘陰縣、澧縣、南縣等地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幫助;得到了省政協有關部門的有力支持;得到了社科文獻出版社領導和編輯的傾心指導與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研究團隊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也誠摯地希望我們能繼續得到各方面的關心與支持!
謝謝大家!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