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很低調,其實事業做的很大,但就是看不慣老家小縣城的一些作派,諸如吃喝玩樂、請客送禮拉關系等等風氣太盛,總覺得不像是做事業的地方,所以一直沒想過回家鄉投資創業,盡管有家鄉的領導也經常找其招商。而且他還特別提到過他們農村的發展面貌,他說,出去幾十年了,感覺農村依然沒有什么變化,比如臟亂差仍然還有,有的環境還遭到了破壞,比他小時候還要差;比如道路建設落后,跟不上當今高速高鐵時代。由于他經常去日本,他說,就現在這個農村發展水平,至少落后日本一百年。還有位同學也常常對我說,老家縣城賑酒的風氣太盛,而且特別愛講面子、講排場,上個人情都在搞攀比。他一直搞不明白,一些上班的人就靠幾個死工資,每年要花那么多錢吃酒,日子是怎么過的。
還有一個就是相互之間喜歡斗狠,開車斗狠,發生了矛盾也斗狠,恨不得把所有的關系都亮出來,比比誰厲害。我也一直在想,為什么總有那么多的人對我說起小縣城的風氣問題?而這種風氣似乎已經成為一些小縣城的標簽,那么這其中的根源在哪里?作為一個城市的靈魂,文明、創新、活力,為什么壓不倒這些庸俗、低俗、墮落的社會風氣呢?其實,這里面有著很深的文化因子,以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因子究竟是什么。是靠權力、金錢、勢力的盛行,還是靠創新、自由、活力的迸發。我們也許真該思考,如何從體制機制上來突破。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碧翰烽(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