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鳴鳴:改善喀斯特地區農村人居環境

[ 作者:張鳴鳴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04-24 錄入:王惠敏 ]

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正在全國推進,農村臟亂差面貌總體得到根本改善。但是,西南喀斯特地區作為生態脆弱類型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仍面臨艱巨任務,值得關注。

西南喀斯特地區以貴州為中心,覆蓋云南、廣西、四川、重慶等多個省份,總面積約55萬平方公里,承載1億多人口。在西南喀斯特地區高質量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是關系可持續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近年,該地區農村生活垃圾污水產生量快速增長,其中大部分被排入路邊溝渠甚至溶洞。由于特殊地質特征,該地區面臨更大的環境脆弱性。一方面其是水土流失的極敏感地區,另一方面污染物容易在地表與地下貫通進而污染水體。因此,亟待在西南喀斯地區構建以生態文明為導向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機制。

加強生態與人居系統管理,科學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立足當地自然資源條件、經濟社會特征、生產生活方式和村莊組織結構,謀劃喀斯特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策略。具體來說,要因地制宜出臺專項整治方案,打破行政管理界限,依據生態空間界限科學布局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強化上級財政資金保障,鼓勵地方合理整合;組織科研攻關,研發適宜的技術產品、探索有效建設與管護模式。

以資源化利用為主攻方向,鼓勵多元主體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對垃圾污水進行資源化回收利用,符合喀斯特地區地表破碎、土壤瘠薄和缺水等地質、資源特征,且產生的直接經濟價值和間接生態價值有利于吸引社會主體的參與。關鍵是要鼓勵企業和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實現供水與生活污水一體化管理、污水回收灌溉統一管理、生活垃圾污水與畜禽糞污統籌管理。另外,要探索創新排污權、碳匯等指標補償和交易的機制與辦法。

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組織實施流程,提高農民參與意愿和參與能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既包括農民戶內設施的建設和使用,也包括戶外村內公共設施的管理和維護,農民是否參與建設管理對整治具有關鍵作用。針對喀斯特地區農村收入普遍較低、老齡化程度高等特點,以及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等問題,要增強農民參與意愿和能力。要調查農民廁所使用及垃圾污水現狀,在此基礎上選擇農民可承受的技術模式;根據農民意愿采取統一或自建方式開展建設,做好建設和驗收環節技術支持,確保獎補資金及時發放;合理劃分農民和政府職責,政府主要負責戶外設施和服務供給,確保轉運、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及時有序,農民負責管護好戶內及村內設施,做好垃圾簡易分類、糞污就地收集等。


(作者系農業農村部沼氣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首席專家,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2022年4月24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肥臀蜜桃一区二区自在线拍 |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 | 在线看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综合一区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网站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