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把握我們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深刻總結我們黨百年奮斗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突顯了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價值取向和立場原則。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赫山將堅持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從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中涵養“人民至上”的時代情懷。
一、在堅定信仰、站穩立場中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一頭接續已經邁過的光輝歷程,一頭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我們將牢記初心使命、賡續紅色血脈,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在赫山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再創佳績、再立新功。堅定政治信仰,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擺在首位,深刻學習領會“十個明確”,堅決捍衛“兩個確立”,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同向而行,自覺把對黨忠誠轉化為履職盡責、苦干實干、造福赫山的實際行動。站穩人民立場,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團結帶領人民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充分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讓人民真正成為鄉村振興參與者和受益者,以主人翁身份踴躍投身到鄉村建設中來,從中不斷收獲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堅持黨建引領,始終抓好基層組織建設。深入落實省委全面加強基層建設“1+5”文件精神,探索推廣“網格化+扁平化”及河、湖、田、林、路、網格“六長制”基層治理新模式,促推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五個到戶”走深走實,堅持以高質量黨建持續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組織力、戰斗力,以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引領鄉村振興、護航高質量發展。
二、在鞏固成果、發展產業中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我們將從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中汲取前進力量,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打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試驗區、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新時代山鄉巨變首倡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持續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及時、精準開展幫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抓好穩崗就業與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真正做到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確保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加持續、群眾更有獲得感。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全面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以推動村莊環境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升級為總體目標,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為總抓手,全域推進“6+1”美麗屋場建設,大力推廣“空心房”整治成果,加快農村廁所革命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探索村民集中居住試點,創建更多美麗鄉村示范村,著力打造農民群眾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全面促推產業振興。做強省農科院赫山蘭溪大米產業研究院,做實中聯重科全域數字水稻項目,推廣農村土地數字化改革和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模式,打造優質水稻全產業鏈,推動糧食產業規模化生產。圍繞“一主五特”產業,加速推進“一鎮一特”發展格局;用好箴言書院、胡林翼故居、現代農業示范園、智慧農業第一村等文旅產業品牌,推動特色產業差異化發展。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污染耕地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業化肥減量等工作,推進傳統農業綠色化轉型。
三、在強化保障、提升效能中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鄉村振興是一項管全面、管當前、管長遠的系統工程和一項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我們將堅決扛起地方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領導,形成強大合力,保障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強化組織保障。落實區、鄉、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以《赫山區“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力推進鄉村振興”五年行動方案》為先導,以“1+8+10”組織領導體系和“3+9”示范創建機制為保障,建立起協調配合、無縫銜接、高效運轉的工作運行機制,推動形成資源共享、思路共謀、責任共擔、工作共抓的格局。強化規劃保障。緊抓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系列機遇,堅持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整體推進理念,全力做實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聚焦鄉村產業發展、歷史文化傳承、生態紅線保護編制實用性規劃,為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鄉村治理體系“十個一”機制,鎮、村、戶達到“十有”的“4個十”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強化要素保障。激活“人、地、錢”三要素,讓各類優勢資源向農業農村加速集聚。聚焦人才支撐,引導能人回鄉、市民下鄉、鄉賢助鄉、企業興鄉,著力引進一批會經營的企業人才、留住一批懂技術的專業人才、培養一批有頭腦的鄉土人才。聚焦用地支撐,以土地數字化改革為引領,推進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和各項改革,加快農村土地流轉,進一步釋放土地潛能。聚焦資金支撐,強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發揮財政投入引領作用,用好農發投平臺,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鄉村振興。
(作者系益陽市赫山區委書記;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紅星云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