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陸福興:破發展瓶頸 護種業安全

[ 作者:陸福興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06-23 錄入:王惠敏 ]

種子作為農業科技的“芯片”和糧食安全的源頭,事關我國14億人的生存和發展。因此,芯片只是“卡脖子”,種業是要命的問題。

一、我國種業安全的現狀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種業安全,要求打一場種業翻身仗。我國種業安全的程度不斷提高,種業整體安全得到了根本保障。當前我國種業安全的現狀是:

大局很穩定,局部有風險。據統計,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占95%以上,基本實現了中國糧用中國種的目標。我國小麥和稻谷兩大口糧自給率達到100%,種子的自主率同樣達到100%。因此,我國種業的大局很穩定,口糧種業絕對安全。但是,種業是一個種類繁多的產業,除主糧種業外,有些種業還存在安全風險。如瘦肉型豬和白羽肉雞的進口依賴度比較高,大豆種業的產量低,玉米種業進口依賴大,某些高端蔬菜、花卉的種子還需要進口等。因此,種業安全還不能盲目樂觀,必須防范局部風險。

眼前很安全,長遠有隱憂。從眼前來看,我國種業不僅主糧種業安全,而且即使進口依賴度高的個別品種,也可以通過市場交換得到滿足。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國種業還存在諸多不安全的隱患。如種業發展結構還不很合理,種業科技高端創新程度不如發達國家,種質資源保存能力不足、核心種質資源匱乏、重大品種創新滯后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將會造成我國種業發展的后勁不足。

實力較強大,地位不匹配。我國種業市場的容量很大,農業常年用種量在125億公斤以上,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種子市場。我國有世界最大的種業科技隊伍,一些種業科技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如雜交水稻世界領先,我國是世界上有轉基因生物育種能力的國家之一,我國種質資源相當豐富,每年繁育的新品種也多。但是,種業與中國農業大國的地位并不匹配,作為全球農業第一大國,我國商業種市場在全球僅排第19位,特別是種業高尖端科技創新和種質資源自主知識產權上,與中國農業大國的地位還不相匹配。

主體數量多,競爭實力弱。中國種業主體眾多,多的時候企業達到8000多家,到今天還有4000多家,還有很多國家、省、市專門種業科研機構。但是,中國種業企業科技創新力不足,產業鏈不完善,種業企業大部分沒有自己的研究團隊,許多種業企業只是賣種子而已,種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強。種業科研院所重視論文發表,種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不足,科研院所與企業沒有形成整體創新活力。

品種繁育多,品質待提升。中國種業經過多年的品種改良,各種良種品種繁多,產量不斷提升,但有些品種的品質卻在下降,特別是味道越來越差。如辣椒,經過多年改良,辣椒的品種越來越多,但是,辣椒的味道卻不如以前。當前的豬肉、雞肉和雞蛋,再也沒有土雞土蛋的味道。在現代化推進中,我們的“衣、住、行”都在向高質量邁進,但“食”的味道卻越來越不如以前了。

二、種業安全要突破的瓶頸

全球種業格局在深度調整,種業國際競爭在加劇。我國種業市場化發展的歷史不長,種業發展的瓶頸還不少。主要有:

企業市場原動力不足。種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是企業。我國種業企業多,但企業規模不大,企業的研發能力差,企業能夠育、繁、推一體化發展的不多,大多數企業只是倒賣種子,種業創新的主體企業多、散、小、弱,種業發展的市場原動力不足。

基礎技術原創力不強。盡管我國種業科研成果豐碩,但是,缺乏高尖端種業技術,基因自主知識產權少,據報道,我國申請商業化種植的8個轉基因水稻品系中,沒有一個擁有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同時,我國種業基礎理論和原始技術創新落后,原創性的基因編輯技術缺乏,商業化全基因組分子標記開發和實用化分子育種技術應用較少,育種大數據分析、信息化以及相關系統開發與應用規模小。

發展體制不順。我國種業保護的體制機制還沒有理順,以種子法為核心的種業保護體系難以滿足種業發展的要求。我國種業發展體制對企業創新激勵不足,我國種業保護原創知識產權不力,種業假冒、套牌、剽竊等侵權現象多。

公眾認知有誤區。我國種業市場化時間不長,公眾對種業安全保護的意識弱,特別是對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種質資源保護重視不夠。同時,生物育種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的種業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已有明確指示,但我國公眾對轉基因育種的認知有誤區,轉基因育種的相關知識宣傳普及不夠,也是加速推進生物育種的制約因素。

三、如何保障我國種業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時強調:“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種業。人民是種業發展的動力和目的,種業安全是人民生活安全的關鍵。要堅持以人民生命安全為要,把種業安全放到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農民是我國種業安全的主體,確保種業安全必須以農民利益為中心,發展種業要讓農民得到實惠,不能以知識產權保護為由損害農民利益。此外,要以種業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堅持種業發展不損害子孫后代的福利。

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正視發展短板。種業安全是一個民族的擔當,首先必須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正視短板,不可盲目自大。我國種業盡管大局穩定,眼前安全,但是,種業的品種繁多,缺哪一樣都不行,因此,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大食物觀”為指引,推動種業安全的全方位保障,做到種業數量、質量、結構等全面安全。種業的發展要立足當前的國情,發揮我國種業的優勢,腳踏實地進行種業創新,推進種業安全發展。

以創新為突破推進種業跨越發展。要加大制度創新,發揮我國制度優勢,科學調配優勢資源,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要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大激勵種業自主創新,加大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優化營商環境,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重點優勢企業集聚,提高種業企業的主體創新能力。

以種質資源為核心建立種業安全保障體系。從種業技術安全的多重影響因素入手,以構建國家種業科技創新體系為重點,完善保障種業安全的保障體系。其一,突出種質資源保護的基礎性、公益性戰略定位,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健全資源共享與利益分享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遺傳資源開發利用;其二,構建以種源基地和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為基礎的國家種業安全技術保障體系;其三,建立以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為核心的國家種業安全技術創新保護與激勵體系;其四,建立以種子法保護為核心的國家種業安全法律治理體系;其五,構建適應貿易戰國際博弈的種業安全國際合作治理體系。

以靈敏快捷為考量建立種業安全預警應急機制。從當前國家種業安全風險防控的發展趨勢出發,建立我國種業安全的預警與應急機制。其一,構建國家種業安全風險評價與預警反饋機制;其二,構建以現代信息技術、AI技術、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種業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其三,建立種子企業、政府、農民、社會多方聯動的種子安全儲藏應急機制;其四,建立全國統一的種業安全信息發布與輿情防控機制;其五,建立科學靈活的生物育種安全教育與公眾心理輔導咨詢機制。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民生周刊》2022年第1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vr | 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美女 | 亚洲欧美步兵在线观看 | 在线高清免费不卡dvd | 中文字幕大看焦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