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將至,各地按照慣例,正在轟轟烈烈地開展“走基層、送溫暖”活動,以集中走訪慰問、送錢送物方式幫扶處于困難的群眾過好春節,溫暖過冬,讓困難群眾真切體會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心關懷。
然而,三五分鐘一戶,簡單的握握手、問問話、發發錢、送送物的“輸血式”接濟,對于那些困難程度較深群眾來說,只能是片刻暖心,而對于那些困災致貧、因學致貧,債務纏身的特別困難的家庭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他們更希望的是“造血式”扶貧,期盼黨和政府能多給他們送去致富項目、發展門路、啟動資金,實實在在助解地幫他們解決自我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從根本上擺脫貧困。
為此,筆者認為,在慰問幫扶群眾工作、特別是聚力脫貧攻堅工作中,幫扶困難群眾更應該注重常態化和實效化,突出體現“四結合四為主”:逢年過節與適時常態相結合,以常態慰問幫扶為主;送資金與送服務相結合,以送服務幫扶為主;送東西與送技術相結合,以送技術幫扶為主;緩解燃眉之急與著眼長遠相結合,以著眼長遠規劃幫扶為主。既著力解決眼前難題,又科學謀劃長遠打算,把溫暖送到關鍵處、送到長遠處。 唯有如此,才能從源頭上消除貧困,讓群眾切切實實、長長久久地感受到溫暖。
(作者單位:四川五通橋區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