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新農村建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有的地方熱衷于大拆大建,把一棟棟農房拆掉,把一片片村莊推倒,建起一個個聚居點、一處處歐式小區、一群群鄉間高樓。個別地方把它當作光鮮的政績,四處宣揚;有些老板從中看到可觀的商機,設法尋租;一些老農住進了樣板房,開心了一陣子。有人斷定,這就是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有的地方進一步拿出宏偉藍圖,要讓廣大農村都這樣“舊貌換新顏”。
然而,大拆大建帶來的“好景”不長,一個個問題接踵而至,有的地方還引起了社會矛盾,媒體多次做過專題報道。大拆大建總有它的誘惑。2015年下半年,在某縣推薦的一個點調研,在比較偏遠的地方,是當地某成功人士回鄉規劃的,已經啟動了幾個項目,包括一棟數千平方的豪華大樓。業主的抱負是,把村里農房全拆了,集中建電梯公寓,讓鄉親們住進不比城里差的高樓,還可以節約很多畝土地。
這種大拆大建,看似光鮮,但是卻容易對農村造成不可修復的四重傷害:
其一,一去不返。有的,一夜之間就把風風雨雨數百年的傳統村落,連著它的林盤、祠堂、民居、小橋、老井,通通夷為平地。祖祖輩輩辛辛苦苦積淀、傳承下來的農耕文化,隨著它的載體、符號的消失,一去不復返。有的,輕而易舉的把依山傍水的自然村莊拆掉,跑到公路兩邊、良田中間去,統規統建、統規聯建,蓋起樓房來。這樣的大拆大建,對生態的破壞、對文化的踐踏,不可低估。
其二,千村一面。單就一棟房屋來看,空間布局、起居設計、外形風貌等等,都很講究,似乎量身定做,讓人心動。一旦走出去,就會有受騙的感覺。家家如此,棟棟如此,而且,一字排開,兵營一樣,無非房間有多有少、面積有大有小罷了。房屋這樣,小區也是這樣。您去有些地方,走過一村又一村,凡新建小區,滿眼大馬路、大廣場、大花臺、大洋房。千村一面,再美也讓人疲勞。
其三,不可持續。大拆大建,僅僅一個點,少說幾百萬,多則數千萬,有的兩三個億也打不住。別說窮地方,就是百強縣,三五年能做幾個?三年前,我曾經去某淺丘小縣看過一個樣板工程,號稱要打造成世界一流。就在縣道旁,大約50來戶,全是新建,原本比較生態的小溝也砌起了堅固的堡坎。那時還不能交鑰匙,已經投了3800多萬。我問縣里,這樣的點能做多少?答曰:就這一個都很艱難。新農村建設必須建立多方參與、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
其四,浪費資源。遭遇大拆大建,許多被拆掉的農房,本來修修補補就可以舒舒服服住上好些年;有的只建幾年,還是半新半舊的。算算賬,農民建房一般少不了一百五六十平方;統規統建,單價低的千把塊,高的一千三四;加上裝修,二三十萬就沒了。如果不被卷入大拆大建,靠積蓄在縣城買百把平方的商品房,一般差不了多少。由此可見,大拆大建一定程度上阻擾了農民進城,成為城鎮化的絆腳石。
實際上,中央向來反對大拆大建。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但是,或是利益驅動,或是政績追求,當前大拆大建仍然有其賴以生存的空間,對大拆大建的破壞性傷害缺乏深入剖析。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村落會集聚更多人口,一些自然村落會逐步消亡,這符合村莊演進規律。大拆大建之所以成問題,在于它違背了村莊演進規律。
村莊演進規律,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遵循。認識它,把握它,遵循它,新農村建設才能走出必然王國,跨入自由王國。如此,類似大拆大建的悲劇才不會在鄉間一再上演。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