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靖州縣艮山口管委會土地流轉試點工作開展情況的調查
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是實現城鄉統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也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個現實課題和長遠目標。為進一步了解我縣土地流轉試點工作開展情況,更好地指導和促進全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健康有序流轉,近期,縣政府辦公室組織人員對艮山口管委會土地流轉試點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情況如下:
一、土地流轉基本情況
艮山口總面積53.68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約1.28萬人。耕地總面積1.68萬畝,人均1.2畝。多年以來,艮山口的土地資源利用效益較低,問題重重,集中表現為:(1)耕地閑置較多。由于農業收入有限,多數居民選擇了外出務工,甚至居家外出,從而造成了農田荒蕪,嚴重威脅了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2)土地流轉管理欠規范,易引發矛盾。一些外出務工以及外遷居住的農戶,一般采取個人協商,或是口頭協議,形成自行流轉土地,沒有取得規范的流轉合同,有的流轉協議簽訂時間較長,由于當時流轉費用與當前流轉費差距過大,因出租方要求提高流轉費用,從而引發糾紛。(3)耕地零碎,不利于產業規模化發展。長期以來,絕大部分村仍沿襲著傳統農業種植方式,土地分散經營,利用率低下,靠天等雨,缺乏科技投入,農產品生產不能有效地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調整,農民抵抗市場風險能力弱。(4)亂用耕地,不利于糧食穩定。為了發展畜牧業和養殖業,一些村民盲目跟風,占用耕地,將其作為農養殖魚類和禽類的場所,有的甚至直接變為建設用地,這樣便造成耕地減少,糧食種植面積縮減,從而造成糧食減產,進而危及糧食安全。
為了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程序,避免土地流轉糾紛,管委會黨委、政府于2013年12月建立了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
1、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的職能
負責日常土地流轉信息的收集、發布、政策咨詢、協調服務和考核督查工作,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全部進行了上崗培訓,提高了服務意識,落實了職責分工。全管委會10個村均成立了土地流轉服務站,每村一名土地流轉信息員,負責收集和登記農戶的土地流轉供求信息,并每月匯總上報,形成二級土地流轉服務網絡。
2、服務設施建設情況
依托管委會會議室設立農村土地流轉交易服務平臺,依托管委會司法所設立了土地流轉矛盾糾紛調解室,處理土地流轉過程中發生的爭議和問題。大廳內鋪設了地面,粉刷了墻面,配備了打印機和電子信息顯示屏,新添置了專用檔案櫥,完善了組織機構和各項規章制度。服務大廳現有工作人員3人,分別負責土地流轉信息發布、轉入方資質評估和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與鑒證等工作。
3、業務開展情況
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自成立以來,共接收業務咨詢200余人次,發布供求信息110余條,成功流轉土地8000余畝,簽訂土地流轉合同200余份,平均每畝土地可增收200元。
二、主要做法
艮山口管委會土地流轉服務工作,通過近幾年的積極探索,在機制上不斷創新完善,目前已形成了四種流轉模式,有力助推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1、抓訂單農業促進土地流轉。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擁有大量土地資源和供求信息,客商擁有農產品銷售渠道和資金,農業經營大戶擁有種植技術并能提供產品,通過客商以特定農產品需要尋找農業經營主體,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能為客商提供農業經營大戶信息,并為大戶生產提供土地,同時也可以根據土地儲備的信息為農戶尋找特定客商,從而形成了中心+客商+大戶的土地流轉模式。四通米業采取統一供種、技術支持、訂單收購等方式,以保證農產品質量和價格。種糧大戶儲昌佳、王連樹等與四通米業簽訂糧食購銷合同,2013年實現了流轉土地1000余畝,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2、抓產業基地促進土地流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要持續發展,就要建立自己的產業基地。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為服務農業,扶持企業,積極為企業生產基地提供土地流轉服務。從而形成了中心+公司+基地的土地流轉模式。湘佰仕酒業通過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在下鄉村、民主村等村興建了200余畝的葛根生產基地,解決原料供給問題。
3、抓經濟組織促進土地流轉。積極宣傳引導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或土地合作社,自愿聯合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合作社對社員農業生產開展全程服務。合作社根據生產需要統一到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流轉土地,進行生產。目前艮山口擁有民生種養專業合作社、飛達種養專業合作社等9家專業合作社,入社戶數達500余戶,流轉土地達5000余畝,形成了中心+合作組織+農戶的土地流轉模式。
4、抓特色產業促進土地流轉。土地流轉作為特色產業發展的助推器,艮山口管委會按照“發展特色經濟,建設幸福靖州”的要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采取政府引導農民進行土地合理流轉,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加強信貸支持,鼓勵和支持土地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流轉, 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提供土地流轉的方式,實現農村土地集中連片規模利用,發展特色產業。通過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將煙葉、苗木、蔬菜、楊梅等四大產業做大做強,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產業格局,帶動土地流轉,形成政府引導、中心服務、農戶參與為構架的中心+政府+農戶的土地流轉模式。2013年煙葉、苗木、蔬菜、楊梅等四大產業種植面積達6000余畝,極大促進了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土地流轉改變了以前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狀況,推動了土地的適度經營規模,增強了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今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7000畝。主要地塊有陽霞虹現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與三里、黎明等村簽訂流轉面積近1000畝,用于種植蔬菜。黃土壩村的湖南紅酒廠采取與農戶簽訂流轉面積400余畝,用于發展楊梅產業。“明富煙葉合作社與三里村、民主村等村簽訂流轉面積2500余畝,用于種植煙葉。
二是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獲得土地經營權后,把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諸環節連結成緊密的產業鏈條,有效解決了農戶小生產與社會大市場的矛盾,架起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橋梁。今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中用于種植煙葉2138畝,種植蔬菜397畝,有力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三是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生產。通過土地流轉形成規模經營的農戶和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采用了多種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農業技術,促進了農業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和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
四是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通過土地流轉的農戶,可以不用承擔種地成本、穩定獲取土地出讓金收入,而且能從務工中獲取勞務收入。據初步估計,每畝流轉地年平均租金最低以300元計算,而一畝地種地一年純收入不過400元左右,但農民在農忙季節不回家,每年至少多工作2個月,按目前務工最低月工資2000元計算,一個勞動力一年至少增加收入4000元左右。
四、問題與不足
雖然艮山口管委會農村土地流轉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其土地流轉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受流轉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運行中,土地流轉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不容忽視的問題。
1、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需進一步完善。土地具有特殊的生存保障功能,包括滿足農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承擔子女教育和養老費用所有保障功能?,F階段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覆蓋面窄、參保門檻高,如農村低保制度因受條件限制,并未真正實現“應保盡保”。因此,隨著非農職業周期性、季節性、結構性調整,當處于階段性失業時,種地會成為農民的首選謀生之計。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之前,農民仍然對耕地有很強依賴性,從而影響了土地流轉。
2、扶持力度措施需進一步加強。上級對土地流轉比較重視,宏觀政策多,微觀政策少,沒有提出如何鼓勵土地合理流轉的措施,缺乏必要的引導和扶持。大面積土地流轉前期投入大,當資金周轉困難時,貸不到錢,成為承包者的共同苦惱。流轉出的土地實行規模種植,必須加大對這部分土地上的路、橋、渠等基礎設施的投入,由于所需建設配套資金較大,管委會財政又較緊張,相關基礎設施不完善,制約了土地流轉。
五、對策和建議
1、強化輿論引導。要下大力氣宣傳土地流轉政策,達到家喻戶曉。同時,也要讓廣大百姓都知道服務中心的設立及其職能和作用,以充分發揮服務中心的管理與服務職能。例如采取電視、廣播、板報、等不同形式廣泛深入宣傳有關土地流轉的法律政策,印發外地和本地土地流轉的成功經驗、典型實例的小冊子,發放到農民手中,組織學習,擴大農民視野,讓農民看到土地流轉產生的規模經濟效益,并且組織觀摩學習,以引導帶動農民積極參與,加快流轉步伐。同時,為了便于農戶和農業企業或大戶及時準確的掌握流轉信息,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應定期召開信息發布會,或將流轉供求信息以不同形式、不同渠道進行發布,使流轉信息能得到及時有效利用,以促進土地快速流轉。
2、加大財政扶持。要進一步提高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的硬件建設水平,不斷改善工作條件。政府財政應確保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工作經費,通過建立相關的考核獎勵機制,對村級土地流轉信息聯絡員按照工作業績、能力以及上報的流轉信息數量給予適當的補貼或獎勵,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從而通過信息聯絡員與農戶的溝通,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行為。
3、完善保障機制。盡快把已經放棄經營土地、進入城市就業的農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實現與城鎮社保的對接,避免再次返鄉與原居住農民爭地。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范圍,促進最低生活保障體系進一步向農村延伸,特別要加快解決年老和已經喪失勞動能力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讓他們放心的流轉土地。對于已經流轉土地的農民,要引導他們從土地流轉收益中拿出部分資金,參加個人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險,從而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4、出臺優惠政策。加強項目支持。將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建設和機耕道建設等項目與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緊密結合,形成農業項目跟著土地流轉走,基本設施圍繞產業基地建的格局,更好地發揮涉農項目的效益,促進土地流轉。加強金融、保險支持。為了解決流入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的資金短缺的困難,降低農業風險,要放寬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規模經營大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進行抵押貸款;保險部門要增加蔬菜、煙葉等保險對象,加大農業的風險保障力度。加強技術支持。安排經費對流入對象進行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的作用,加大對土地流轉農戶就業培訓的扶持力度,提高他們的市場競爭能力;積極拓寬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渠道,加大對農村二、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省人民政府研究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