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林德福:鄉村民宿離不開社區營造

[ 作者:林德福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16 錄入:王惠敏 ]
    本文討論的主題是鄉村民宿離不開社區營造。或許社區營造這個概念大家已經有一點熟悉了,不用再多做解釋。為什么要討論民宿呢?因為最近,尤其是在浙東,民宿特別火。當前全中國到處都喜歡蓋民宿,可是民宿到底該怎么做?所謂的民宿并非只是蓋好自己的房子那么簡單的事情。

另外,我們要來探討臺灣桃米村是如何共同營造社區的。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這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不是這個地方發展了民宿,這個地方就可以變好了。這個過程從另一層的意義上說,它不會是順順當當,一帆風順,怎么做就怎么好的;當然是會有各種難題、各種狀況,但是只要堅持下來,很多事情就有可能改變。

何為鄉村民宿:

應是仍有村民生活其中的鄉村住宿

1.什么才是真正的民宿?

首先來分享一下民宿的基本想法和概念:什么是民宿?

——安縵法云:一個看上去像農村的精品酒店

上述兩張照片大概是我們探討民宿的時候最常看到的,樣貌就是農村的景象。收拾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還像個農村,可它真是農村嗎?其實它是杭州一個叫做安縵法云的酒店,這是一個一晚上售價約為五、六千元的非常高檔的精品酒店,它看上去很像農村,你像是住在一個農村里,但它只是一個像農村的精品酒店。它是個好的精品酒店,但是對筆者而言,它不是民宿,而是酒店。它里面有雇傭服務員,你在里面享受的是各種服務,很舒適,但是它跟所謂的民宿不太一樣。

——烏鎮:一個鄉村生活被舞臺化的景區

下面分享的幾張照片一看就知道,這是烏鎮。

現在到烏鎮,特別是到了西柵,買個門票,進到里面,這是常常能看到的場景,不是只有環境,也不是只有服務員,還有當地的文化、當地的傳統手工和當地的特色,就如上面二張照片中可看到有人在那里拉麥芽糖,有人在那里做手工,不知道讀者看到這二張照片有什么感覺?但筆者會覺得奇怪,為什么這些人穿著背心、短褲,在拉麥芽糖,在工作,如果工作一段時間了,他怎么會保持得那么干凈呢?這到底代表著什么?

烏鎮另有一個手工染坊,還在染布,是傳統的工藝,可是里面的那些人穿著標準的制服,這是什么地方?它是在一個工廠上班嗎?如果是,那么這還是我們印象中的古村子嗎?這地方還是古村嗎?請大家可以好好想想。

再給讀者分享兩張照片,這是同一個人在烏鎮景區開幕前后的變化對比。這個工匠在烏鎮景區開發后穿著變漂亮,變得干凈一點、好一點。在這層面上,筆者覺得也是不錯的,而且也非常推崇,可以變干凈、變漂亮,這當然很好,但是你會不會發覺少了一點味道?原來的文化好像變成了另外一種東西?

對筆者而言,烏鎮是個景區,也不是民宿;更麻煩的一件事情是,這些人已經變成烏鎮的開發管理公司請來的雇員。如果把烏鎮比做舞臺,一個生活大舞臺,那么這些人就是在這個舞臺上表演他們過去生活的人。這是不是很好呢?我覺得它還不錯,至少他們愿意,比安縵法云精品酒店好的是,它愿意跟文化對話,它愿意跟當地人對話,但是有一個潛在的微妙關系在改變,原來這些人的生活場所變成了上班的地點,表演的舞臺。其實建議讀者可以想想,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對個人來說,只把烏鎮稱作是景區,非常棒的景區,非常好的開發案例,但是容筆者這么說:“我并不認為它是所謂的民宿,跟‘民’這個字好像不太有關了。”所以,假如你也正要做民宿,在鄉村里的民宿,那請你先想清楚到底什么是民宿?

——民宿應避免標本化和景點化

再來,建議讀者有空看看內地文化大佬馮驥才先生去年20158月發表的一篇題為“傳統古村落的保護新方式”的微博,最近馮驥才先生又發表了一篇文章講:“我們的古城都不見了,希望我們的古村不要也不見了”;馮老先生提出,一個古村落的保護應該“避免標本化和景點化”。筆者跟他的看法非常接近,前面為什么要討論烏鎮?我們不應要把它做成一個標本(當然實在沒辦法最后它假如只是個標本,那總比沒有好),但它也就只是個標本。然而,當現在探討蝴蝶保護的時候,通常也不再只是把它做成一個標本,更希望還能讓人看到這個蝴蝶展翅飛翔的樣子,因此我們希望的是保護整個村子就像一個活的生活博物館。

所以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只保護零星的幾個建筑,而是應該留下它的歷史,留下它的整體格局,更重要的是留下它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人們在那里過日子的生活文化。

討論至此,讀者或許會覺得調子拉高了,石頭丟大了。其實這個石頭就是希望大家在鄉村做民宿的時候,先問一個問題,是不是這個村子里頭,應該還有村民在里面呢?假如沒有村民,都是請來的演員,請來的服務員,那這個還是農村嗎?其實已經不用再多做解釋了。

2. 當下鄉村民宿會遭遇何種困局?

當然,可能有人會問:“你覺得我們的農村可以做民宿嗎?有村民在里面生活的村子到底啥樣你知道嗎?”筆者給大家看一張照片。

——現在的鄉村是村民自己都不太在意的村子

這照片是一個鄉村在進行共同營造前拍下來的照片,這也是當前內地村子里比較普遍的狀況,什么叫比較普遍的狀況?雖沒放村民家里面的照片,以現在鄉村的生活條件,每個家里面都可以整理得干干凈凈,整理整齊,環境是舒適的,各種現代化的設備都有。但是有一件事情比較奇怪,且是經常發生的,就是大家把不要的東西往外堆、往外放,好像家里以外的地方就跟自己沒關系,就不是自己的地方,這是在鄉村里常常會看到的景象。又如同去年同濟大學在暑假時找了全國十幾個高校一起進農村去做調查,這是調查出來的結果,一個字沒改的摘錄出來:“農村供水排放,溝渠治理,垃圾問題非常突出”,“環境衛生狀況非常非常的滯后”,其中特別加了兩個“非常”!可見問題確實還很突出。

——沒有主人的民宿是假民宿,沒有主人生活主張的民宿是空民宿

至此,可能又有讀者會問:在這樣的環境里怎么可能做民宿呢?有沒有成功的例子?其實也是有的,或許講“成功”時需要把它打個引號,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見得稱自己“成功”。假如讀者對民宿有興趣,常常關心農村,可能都知道最近在內地有個新“F4”,這“F4”不是明星,這個 F4”是farmers4,即四個返鄉的新農人,他們回到自己的農村,去建設自己的家鄉。

其中的一位在海南,他原來是個記者,回到家鄉建設自己的農村,叫陳統奎。去年十月他發表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講到:他自己在經營鄉村,也在做民宿,所以特地在去年“十一”去廈門,跑去看看鼓浪嶼。在大家通常的印象里,去了廈門沒去鼓浪嶼就好像沒到過廈門一樣,所以他特別去看看,可是去完以后非常失望,為什么很失望呢?去到那里,人山人海,旅游多的好像非常“成功”,爆滿的人群,到處都是精品酒店,擠滿了各種客人。來到這里的都是游客,他享受不到一點本來鼓浪嶼該有的萬國風情、原有風味幾乎不見了。

所以,他在微博上用的字眼可能稍顯重了一點,但是筆者覺得他講的很算貼切。他說:“其實民宿不是賣房間,它賣得是一種生活方式。”民宿,更具體一點講,是在賣“住在這里的主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主張”。這是個做了十幾年,回到鄉村建設自己家鄉、經營民宿的體會。筆者覺得他的體會跟過去在臺灣的經驗非常相似,后面再跟讀者來分享在臺灣是怎么面對這些事情。在此想先用他的話來分享,請讓大家換位思考。他更加直接地說:“沒有主人的民宿,我稱為假民宿,沒有主人生活主張的民宿,我稱為空民宿。”當然這個字眼,筆者覺得下重了,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說這件事,但是這個在一線十幾年工作者,有點情緒上的表達是可理解的,所以他用了一些重的字眼,但是筆者覺得他的說法很值得我們思考。

——民宿有可能獨善其身嗎?

再來討論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案例:麗江。麗江從1990年中期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發展了大概二十年,那里的民宿從當初一直到現在,都可以算是“成功”的。麗江古城,至少個人認為,還是比烏鎮有民宿味道,有在地文化的味道。但是,在發展一段時間之后,即使能像麗江這樣地方的客棧老板也難免遭遇被潑糞,被房東頻毀約的困境。這也是去年九月發生的事,當一個地方可以把當地生活文化保護下來,可以把民宿做下來,十幾年后,麗江展現了生活文化的發展,展現了它的古城發展旅游發展機會,在所謂的“成功發展”之后,它又會面臨什么?這是真實的狀態,為什么這樣?

其實不需多做解釋,讀者應該都很容易明白為什么?因為是房租的問題。如今麗江發展好了,可是當初這些經營民宿的人還只支付著十年、二十年前的房租、地租價格,而過去的租金可能是一年一萬、兩萬元,現在麗江的房租卻是一個月一萬、兩萬元。請想想看,假如你是屋主,你會怎么想?個人并不覺得這個方式、這種行為是對的,當然是不對的,可是希望大家也想想:“假如你是屋主,我租你一年一萬塊,跟你簽20年,哪怕每年按照物價增長3-5%。可是現在別人月租一萬、兩萬,你會做出什么選擇呢?你覺得這里的這些房東真的很糟糕么?就算真的很糟糕,就算這個行為真的不對,難道我們能不實際面對嗎?”

所以,希望各位真的想做好民宿的讀者仔細想想。至此,應該已經不需要解釋為什么要討論鄉村民宿,尤其是為什么鄉村民宿離不開“社造”。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假如你在一個鄉村里頭,你想獨善其身,只想蓋好自己的民宿,經營好自己的民宿,請大家想想看,你需要面對多少的狀況和多少的問題?所以要探討鄉村民宿需要社造,在鄉村里個人是很難能獨善其身的。

臺灣民宿及社造發展歷程

在這引介臺灣案例只是給各位作個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大家了解一下臺灣怎么看待“民宿”這件事。

1.臺灣對民宿的界定

在臺灣,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閑房間,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結合當地的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農林漁牧業生產活動,不管你做哪些活動,整合起來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以此來提供給游客一種鄉野生活的住所”,這是臺灣對民宿的官方界定。其次,民宿經營規模只能“客房數五間以下,客房總樓地板面積不能超過150平米;但位于原住民保留地、經農業主管機關核發經營許可登記證的休閑農場、經農業主管機關劃定的休閑農業區、觀光地區、偏遠地區及離島地區的特色民宿,經營規模可以放寬到15間,房間總面積限制在200平米以下”。符合這個規定的稱為合法的民宿,超過的部分我們就用酒店的方式管理,酒店或客棧不會用民宿的方法來管理。

2.臺灣民宿發展概要

回顧臺灣民宿的發展,其實是從1980年代就已開始在開辦早期民宿。那個時候跟現在內地正大力地發展民宿初期情況很像,到處開辦,也是民間自發在開辦。而最初也只是提供簡單的住宿,并沒有服務,也沒有提供各種設施,只是收一點房租貼補家用,僅此而已,且只有在城市周邊才有較明顯機會。花了約十年的工夫,到1991年,隨著民宿漸漸發展,在城市周邊地方大都可以賺點房租費,可是偏遠的山區還是很難,所以臺灣當局才開始讓“原住民委員會”來幫助比較偏遠地區,開始輔導原住民集聚的地方,給一點補貼或獎勵,協助創辦民宿。直到2001年,才訂了民宿管理辦法,距離民宿初創時間接近20年了。從19802001年,臺灣花了約二十年的時間,才逐漸明了民宿是啥?民宿怎么管?可以管什么?才訂立民宿管理辦法。所以2002年,臺灣才開始有民宿規定及正式統計,據相關資料顯示(如下圖),正式登記的民宿數量從幾乎沒幾家,不到十年,發展到了四五千家;然而,若據民間的預估,實際上至2014年臺灣的民宿已經超過一萬家了,這也是在政府大力協助下才得以蓬勃發展。

歷年來臺灣合法民宿數量變化情況|圖表來源:周瓊、曾玉榮,中國鄉鎮企業,第9期,2013.

3. 何以是滯后的民宿管理?

了解臺灣民宿的發展概要過程后,就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值得進一步地探索,為何1980年代民宿就開始發展,1990年代政府介入協助后,也有各界人士呼應將民宿納入管理,但為什么民宿管理辦法直到2001年才訂立呢?談到這,就不得不簡要說明一下臺灣社區營造的發展歷程了。臺灣是從1980年末期由民間團體主動地開始推展所謂的社區營造,到了1990年中期,花了約五、六年的時間,才開始獲得政府的重視,開始有所謂的社區營造試點政策支持,社造也才逐漸萌芽;又因為經歷了1999年的大地震,需要盡快協助災民恢復生活與社區重建,而多年的社區營造工作積累,成了協助災后重建的主要工作模式之一,所以到了2000年,才促使政府將大量的資源投注在社區營造工作上,社區營造政策也正式晉升為全臺施政計劃的主要內容之一,而推進民宿發展則是災后鄉村重建中促進鄉村發展的重要工具之一。這或許可以間接地說明,何以臺灣民宿管理辦法到2001年才訂立,也進一步指出臺灣民宿與社區營造的關聯性。

4.臺灣桃米村社區營造與民宿發展的關聯性

討論至此,來看一個臺灣案例:桃米村,又叫“青蛙故鄉”。它是“九二一地震”災后重建才開始改變的,且是以社區營造方式的重建工作中逐漸發展起來的;災前原本是一個沒什么特殊資源、青壯人口持續外流的一般農村,但是如今已變成非常火熱的知識旅游、休閑民宿經濟村,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轉變過程。

因為災后重建的需要,在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及特種生物中心的協助下,桃米村重新盤整村子的既存資源,包括自然生態、人文歷史、以及各類可以聯結的社會資源,并開始以共同參與社區營造的工作方式,進行社區環境重整、住房修護與重建、以及生態棲地復育、人文知識和生態環境解說培訓等等社區重建的軟硬體工作,在各種發展條件逐漸成熟之后,才開始從試做、學習、修整、再出發的過程,大力推展民宿的發展與經營,而不是一開始就先把各家各戶的房子先建好,經營起民宿來,再來做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圖片來源:網絡

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體會到,發展的順序常常是很重要。如果先做民宿,再來進行社區總體營造的工作,很容易會出現前述麗江案例的情境,當把成本及價格抬高之后,再想讓大家減少考慮自身利益而共同發展,通常就會變得更加困難;如果換個方式,一開始就是大家一起想辦法,在成本還較低廉的時候就共同合作,訂下可以共同運作的游戲規則,哪怕發展過程中規則仍須常常改動,其實仍會發覺,這樣可以走得更長,更遠和更有效。在臺灣民宿發展的經驗里,通常也是那些社區營造是做在民宿經營之前的案例,比較有效,不僅僅是要把房子修修好、把內裝變干凈、把環境變舒服;更是需要先辦很多的宣導及培訓活動,力邀村民參與,挖掘自己鄉村的生態條件、環境資源,并成為生活及服務的內容,然后才會蓋相應的建筑設施與具特色的民宿。臺灣桃米村就是這樣的一個發展案例,所謂的《以環境及生態知識為先導的一個知識經濟民宿村》。

如果讀者想要去看桃米村案例,筆者建議用這樣的方式去:“先自己去,不找當地的導游,也別先去看已知名的紙教堂及產業園,因為這都是比較后期才建造的。為什么希望你們自己先去看看呢?因為你會發覺,如果沒人引導且跟你解說,就會覺得這村子一點都沒啥特別。這種環境,這種條件,憑啥可以作為一個這樣知名的民宿村,相信你會有這樣的印象”。接著,你再找一個當地村民經營的民宿住住,通常他會自己當導游,帶你在這個村子走一遍,這時你會有這樣的感覺,怎么可能,明明沒有什么特別條件的地方,居然也可以有這么多的故事及這么多的資源可以挖掘,居然可以把我留這么長的時間。

正如現在桃米村的村民們稱自己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服務員,并不認為自己只是在搞民宿,也不僅是在做鄉村旅游,他們更是在從事知識經濟服務業、過著自信愛鄉土的鄉村生活。憑什么呢?他會告訴你:“全臺灣有29種青蛙,我們這里就有22種青蛙,我可以帶你去把這個青蛙棲地走一遍,可以告訴你哪一個叫聲,是哪一種青蛙,而且它這個叫聲是什么意思,是在求偶或是在唱歌等等。也會帶你去看他們自己培育的各種蝴蝶,或帶你看夜晚的螢火蟲。所以他們說,我不只是一個民宿主人,也不僅是一個環境保護工作,而是在培養我們的“頭家”(衣食父母),在建立自己的生財之道。這些青蛙,螢火蟲,蝴蝶才是主人翁,我們依靠著它們生活,我認識的青蛙跟蝴蝶,可能比很多大學教生物的老師還要多,所以會說自己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服務員,學的是知識經濟”。因此,做民宿絕不只是在造房子,改環境,更是在營造住這里面的人,讓他們更好的在這里生活、學習及改善,然后把這樣的內容傳播出去,讓大家共同認識鄉村的生態文明及生活方式。

小結:鄉村民宿是離不開鄉村整體營造

經過前述幾個內地案例的討論,以及臺灣民宿發展歷程與桃米村發展經驗的借鑒,如果身處內地現有鄉村情境中,民宿經驗者只想獨善其身,卻又想能長久持續的經營好自家民宿,恐怕這個愿望將是很難達成的。請記住發展是有階段的,如果可以開始即采用參與式的社區營造模式,邀集村民一起參與來營造自己的家鄉,哪怕一開始人家認定你是傻子,哪怕中間人家質疑你是特權,但是最后還是希望走到一個社區公約的路上來;盡管鄉村營造過程難免會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但只要有足夠的耐心、能不懈地協商與溝通,終可求同存異而達成階段性行動的共識,在相互扶持、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共同營造美好家園。總而言之,鄉村民宿是離不開鄉村整體營造的,也就是說,我們不是就民宿談民宿,在談民宿的時候是必須要面對整個村子發展的問題,整個村子要一起來營造,村子的公共事物和公共空間,是大家必須一起來面對的事。

作者系《鄉愁經濟》媒體社社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規劃頭條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无碼国产精品一区 | 亚洲AV香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伊伊综合网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日韩欧洲旡码专区在线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