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符合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本途徑。而建立合理的推進機制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前提。
首先,需要創新現代農業科技化服務機制。
一是優化知識傳授構架。首先,建立科技實踐知識網絡平臺。以村委會為單位,大學生村官為主管人,高校農業科技研究單位為主要傳授者,農業推廣技術站為牽頭人,搭建科技實踐知識網絡平臺。其次,建立信息評價機制。
二是打造科技能人示范機制。首先,培養新型農民。以培養“農村科技帶頭人”為目標,重點對農村精英層進行農業技能培訓。其次,建立幫扶機制,對于科技能人實行分類管理,分別設置不同的權重考核標準。
三是加強農業科研隊伍建設。農業科技人員是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主干力量。首先,優化科研投入機制。根據財政實力,合理確定市、縣財政投入比例,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對于科研單位在貸款方面給予貼息優惠政策。創建多元投入機制,確??蒲薪涃M的可持續性。其次是制定對縣鄉兩級農技推廣人員的績效考核制度。最后,要通過合同關系,從社會上招收專業人才加盟縣鄉農技推廣部門,廣泛吸納農民專業技術能手,壯大農技推廣人員隊伍。
其次,是完善農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一是建立農民意愿反饋機制。首先,構建信息收集平臺。村委牽頭,村里有名望的老黨員或者老干部為農戶土地流轉信息反饋機制監督人,將農民是否同意土地流轉、同意土地流轉的條件、不同意的原因等方面的信息歸類存放。其次,建立在線咨詢互動網絡。最后,建立矛盾糾紛處理機制。
二是規范土地流轉制度。首先,制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流轉監督管理制度。要以法律的形式對土地流轉的主體、土地轉讓條件、轉讓程序、轉讓價格、違約責任、利益調節等重要問題進行規范,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其次,要建立靈活有效的流轉機制,比如出租、轉包、拍賣等方式,使之充分體現土地價值。要打破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的格局,讓土地轉讓進入市場,由市場統一定價,使之真實地反映農地價值。
三是加強對農業服務企業監督和扶持。首先,加強對農業企業服務行為的監督,保證服務質量。其次,加大對農業服務企業的扶持。如改變“企業在種地,農民拿補貼”的現象,明確農業補貼“補種地者而非補地和糧食”的原則;在涉農項目、信貸服務、建設用地、稅務征收等方面加強對農業服務企業的支持。
最后,還要健全農村就業及社會保障機制。
一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F代農業要求實現土地的規?;洜I和集約化管理,這將極大地解放農村勞動力。政府要以此為契機,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強對二三產業的扶持力度,增強二三產業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和空間,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例如,一些地方按照“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流轉擴大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推動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是實行“推-拉”結合的就業政策。首先是“推”,要從提高農民素質和技能方面入手。其次是“拉”,一方面,政府要利用引導性政策,鼓勵農民就業;另一方面,要努力拓寬農民就業渠道。最后,還要積極關注農業產業化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失地農民在具有農業管理、熟悉環境等優勢的情況下,爭取早日實現再就業。
三是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政策。要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土地保障向社會保障過渡。首先要加快建立實施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其次要建立針對失地農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資金一部分來源于土地流轉的補償安置,另一部分則由地方財政直接補貼。最后,實行多樣化的土地補償安置辦法,貨幣補償與實物補償并舉,使土地收益的分配與使用更契合農民的長遠利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