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超凡 : 透視村莊:“留守兒童”問題的終結,父母“陪讀”模式的興盛
“留守兒童”的問題,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學界,近年來一直都是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然而筆者在考察調研的過程中,通過對一個村莊(“南村”)的考察探索,發現這里“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湮滅于鄉村發展的浪潮之中。與“留守兒童”問題大相徑庭的是,筆者在考察的過程之中,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父母“陪讀”的家庭越來越多。為此本文將透過一個村莊,以“南村”為考察對象,來揭示為何在這個村子里,父母外出打工下的“留守兒童”問題會走向終結?在這個村子究竟是因為什么,導致社會當中普遍熱議的一個問題,竟在那所村莊不復存在。為何竟會出現了一個與之截然相反的一個問題,父母“陪讀”模式為什么會在這所村莊興盛?
“留守兒童”問題的終結,父母“陪讀”模式的興盛,僅僅是就考察的對象,“南村”這個村莊而言的,這一現象只是個案。但我們透過個案中的特殊性,也一定能挖掘出其中的價值所在?;蛟S這樣的一個個案現象,多多少少也能夠幫助我們對于“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提供另外一種思考,或許,多多少少也能幫助我們對于農村父母“陪讀”的問題有些了解或者引發進一步的思考。相信在這之中的“特殊性”因素,也能夠讓我們透過“特殊性”看到“南村”面臨的真正問題所在,從而對這一“特殊性因素”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些深刻的思考。
父母外出務工下的“留守兒童”問題的終結:
或許很多人還只是停留于這樣的概念當中:農村窮,經濟條件相對差,孩子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吃飽穿暖,為了讓孩子上得起學或者來說能夠繼“九年義務教育”后繼續上學往上讀,很多父母拋下孩子背井離鄉拼死拼活地在外地打工掙錢,并由此帶來了“留守兒童”問題。盡管來說,父母外出務工這種現象在當前整個中國社會還仍很普遍。但因為中西部地區經濟的崛起以及縣域經濟的發展,相較于以往,事實上一些農村地區的情況已經沒有那么的艱苦。至少來說,筆者所考察調研的“南村”,其經濟狀況及人們的生活狀態較之以往已好很多。對于父母外出打工,在“南村”,現在這種現象已經少之又少了。
首先,就“南村”的經濟發展。當前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滲透到全國各個地區。國家對于中西部地區的扶持開發以及中原地區經濟崛起之下,“南村”所在的縣域為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推動該縣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著手對于縣郊地區進行規劃開發,建立工業園區,發展工業,擴大縣域城市規模。因此這就需要對縣郊地區的大批耕地進行土地征收。“南村”位于該縣縣郊,耕地正好屬于縣域規劃開發的區域范圍內。因此“南村”村民的一些耕地被國家征收,相應村民也獲得了國家土地征收補償及安置補助費,經濟上瞬間“富足”了好多。
因為該縣進行的國家土地征收,是為了建立工業園區發展工業的。因此,土地征收工作開展完畢后,工業園區逐步開始建立,一座座廠房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廠商紛紛落戶于此。工業園區的落成,工業的發展,需要吸收大量勞動力。而國家土地征收下“南村”各戶村民的部分或者全部的承包責任田由于被征收,這一耕地上的經濟來源從此也就減少或切斷。由此,“南村”村民的注意力被工業園區所吸引,一些人選擇到那里工作。相應對于“南村”外出務工的村民來講,是到家附近的工業園區務工還是外出務工的問題,很多人就會對此做一番思考了。
“南村”就是在此發展契機下,村民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土地征收補償款及安置補助費,單純對于農村自身來講,“南村”村民的家庭經濟從此相對寬裕、“富足”。所以再也用不著為了生計,為了孩子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而累死累活的外出打工了,再也不用為了“錢”的問題而發愁孩子上學的事了。而且家門口附近工業園的建立,更是為其提供了另外一條便捷的務工道路,用不著千里迢迢背井離鄉了。
在“南村”,父母外出務工現象已少之又少。不僅有其經濟根源,還在于“南村”村民思想觀念上的巨大轉變,觀念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認識到父母外出務工下“留守兒童”問題的嚴重性;另一方面是源于父母對于子女教育的極大重視。
對于父母外出務工,這種想法和行為現如今在“南村”被他們大多數的人認為是錯誤的、愚蠢的、極不明智的!在“南村”人看來,打工是掙了些錢,維持得住家庭的經濟生活開支或者使得家庭生活在經濟上變得相對寬裕??筛改高h在外地,孩子在老家的學習情況一概不知。既讓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淡化,又讓孩子的童年因此而缺失可以觸摸的到的關愛,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父母在外雖累死累活,但得不償失,他們缺失了對于自己孩子童年的見證,缺失了對于本應給予孩子的可以觸摸得到的溫情,缺失了對于自己孩子成長和學習的陪伴和關懷。甚至于,有些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完全陌生的一種情況。在此種非良性狀態下生存的孩子,其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失和創傷。在日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力原始態化或者能力弱化。除此之外,更可怕的是,因父母外出務工不在家,孩子不得不留守在家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但老人照顧孩子,在年齡、體力和精力等等很多方面是有限的。老人有時稍不注意,孩子因貪玩而出現種種意外的事情在農村屢見不鮮,很多慘烈的后果讓父母悲痛抑郁,后悔終生。父母是為了孩子才出去打工的,然而事實上卻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以及無法彌補的損失。父母外出務工下“留守兒童”問題的嚴重性,“南村”村民們都深以為然且不想再重復這樣的悲痛。
對于父母外出務工下“留守兒童”的問題,父母觀念的巨大轉變,不僅在于父母認識到了“留守兒童”問題的嚴重性,還在于當前階段父母對于子女教育的極大重視?!澳洗濉贝迕袼麄儺斍案鼮殛P切的是子女教育問題。在他們看來,只有教育這條道路才能使得孩子改變命運,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因此父母們決心要好好照顧孩子,為孩子的學習營造好的學習條件。再加上,因為“南村”經濟的發展,村民家庭經濟的“富足”,使得他們有足夠的金錢來供應孩子上學。再也不用因為“錢”的問題而阻礙對于孩子教育的關心和投入了。現在農村的經濟條件已經好很多,即使是對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講,即使再窮再困難,溫飽問題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對于“南村”來講經濟問題更已不再是問題。不僅僅是在于經濟條件的改善,使得人們摒棄了外出打工掙錢的念頭,更加是因為大多數的人對于教育問題的全新認識,在他們心底深處對于子女成長成才出人頭地改變命運的希冀。
這一“留守兒童”問題,之前我們社會各個層面都還在一直探索如何能夠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心理及成長等的問題,甚至于在當前全國很多地區,農村仍面臨著嚴峻的留守兒童問題。然而在“南村”,這一問題因“南村”經濟的發展以及“南村”父母思想觀念的巨大變化,使得這一問題漸消漸息。
父母重視子女教育下“陪讀”模式的興盛:
對于“南村”,父母外出務工下“留守兒童”的問題弱化并逐步走向“終結”。但就在此過程中,“南村”村民在對于子女教育的問題上,由于父母急切渴望孩子早日出人頭地、飛黃騰達,對于孩子學習教育百般“呵護”,因此又顯現出了新的問題,村民當中父母“陪讀”的現象不乏少數。
筆者在此之前的一篇文章《為什么多年來農村一直沒能培育出大批優秀人才?——一個村莊里的教育觀念變遷史》中已經介紹過,“南村”這個地方,人們的教育觀念在當前階段即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發展階段,極大重視孩子教育。不僅在思想層面上,而且在行為上。父母從思想觀念上激發孩子讀書學習的動力和目標,從行為上規制孩子的學習安排。越來越多的家庭把孩子教育當成是家庭的主要任務和目標。把孩子教育看成是一項事業。
在“南村”人們的思想意識里,唯有通過教育才能使得整個人生命運發生改變,只有通過教育這條道路才能讓社會底層的人爬上高處。在當前階段,“南村”近幾年里陸陸續續走出了一些優秀的大學生。在此“光環”和“榮譽”的照耀下,人們更加堅定于好好培養自己的孩子。即便是孩子自身,也會在思想觀念意識里告訴自己要好好學習、奮發圖強、立志成才!
“南村”的大人們老愛問小孩子的一句話是“期末考試考了多少分啊”。教育問題在“南村”人民的心目當中已成為重中之重。筆者在對“南村”的考察過程中,反復拋出的一個問題,“對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期望是什么”,所有的受訪者及村民大眾所回答的都是研究生學歷或者大學本科學歷。通過認真觀察和了解,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在“南村”老百姓的實際生活當中,無不是在詮釋他們對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期盼和渴望。
不過在這種注重教育的情況下,隨之衍生出了一個非常值得重視和研究分析的問題。有些人急于渴求孩子走上更好的教育之路,出現了過度的、不當的支持教育的現象?;谶@種問題和現象,對其也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考察?!澳洗濉贝蠖鄶等藢τ诤⒆拥慕逃吹米顬橹匾幌б磺袨樽约汉⒆拥膶W習營造好的條件。筆者從考察調研中抽取一兩例農村家庭的父母全力支持孩子學習這件事的行為,為大家一一詳細呈現出來。相信會讓我們對于當前農村父母倍加重視教育這件事有所感觸。
第一戶人家。孩子的父親每天忙著經濟作物種植和牲畜養殖,孩子的母親在家門口附近有一份工作,一月工資三千多。工作實行“一班一歇制”,在一月之中,平均工作15天。即工作一天,緊接著便休息一天。孩子的母親擁有的這樣一個在家門口,相對輕松且收入相對不錯的工作,對農村來講很難得,很多人都非常非常羨慕。他們家有兩個孩子,第一個是女兒,出生于2003年,目前讀初中。第二個是兒子,出生于2013年,現上幼兒園。父母二人的工作都是全天候的,無暇照顧孩子的學習。對于小兒子,為了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父母想讓他到縣城里上好點的幼兒園。這就遇上了一個接送孩子上學的問題。女兒在縣城上初中,寄宿式學校,每次周末回到家都嚷嚷著“在學校都快餓死了”父母看到孩子越來越消瘦,一方面埋怨孩子怎么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好好在學校吃飯,另一方面心里又不落忍,孩子天天在外上學吃不上飯覺得對不住孩子。父母反復考慮之后,孩子的母親毅然辭掉了工作,全力照顧兩個孩子上學。接送小兒子上下學,每天到中學里給女兒送飯。
另一戶人家,孩子的父母倆人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超市。至于家里的超市,每天工作繁忙且店里人手稀缺但剛起步手頭又沒有多余的錢雇人來干活。他們家中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出生于2000年,現就讀高中。小兒子,出生于2013年。大兒子在縣城讀高中,學校各方面都十分重視高考使得孩子在邁進高中校門的那一刻起壓力倍增。孩子在學校因為種種原因總是嫌棄學校的飯菜無法入口難以消化,抱怨學校的宿舍有多吵有多鬧騰每晚都無法好好休息。家長考慮到孩子的學習以及身體狀況,母親毅然離開家里的店專門到學校門口租房子全程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和學習。
在所考察調研的村子,現如今,類似于父母“撇家舍業”陪讀的現象直的是不乏少數。所有人都期許自己的孩子能夠上大學、上研究生,一改祖祖輩輩沒有學識固守小地方的命運。
就家長辭掉自己收入相對不錯且相對輕松的工作,甚至于割舍掉家中的一切事務照顧孩子生活及學習的行為。要知道,對于農村家庭來講,因為文化水平的限制,如果有份輕松且相對不錯的工作是非常難得的,周圍人都會非常羨慕。而且對于農村家庭來講,家中一般會圈養一些牲畜和家禽,這就需要每日對其進行照顧。因為畢竟是在農村,即使土地被征收,但也存在部分村民還存在一定量的承包責任田尚未被征收,除去農忙季,農閑時雖不用每日在農田操作但也得對其加以照料。即使來說,村民的承包責任田全部被國家土地征收完了,家中仍還是會有各種零零星星的日常生活事務,所以相對講農村家庭日常事務并不清閑。但由此可以想象到父母為了孩子不惜一切所付出的代價。
就父母不惜花費重金到學校附近租房子照顧自己孩子起居和學習的行為。由于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學校附近居民房屋出租的價格一時間攀升了好多,且越漲越高。甚至于,學校附近居民拿捏住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大肆擴建和加高樓層,全力以出租房屋當成謀業的手段,且此種“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對于農村家庭來講,收入相對講本來就不高,拿著國家征地補償的資金來支付這樣的“高額”租金真的可以算得上是痛下血本了。
上述列舉的兩個案例只是當前農村生活圖景中非常普通的事例,筆者在從考察調研中獲悉到,由于大多數農村家庭把孩子的教育看得最為重要,不惜一切為自己孩子的學習營造好的條件,父母“撇家舍業”陪讀的方式不乏少數。暫且不論此種方式的好壞與否,僅僅從這種行為方式上,表明現如今農村對于子女的教育問題有多重視。各家各戶基本上也都是把孩子送到縣城的幼兒園、小學就讀,家里每天都有人專門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對于孩子在初中、高中就讀的,家長也通常是想方設法到學校附近租房子照顧孩子或者來說監督、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即使是孩子不愿意讓家長到學校附近租房子,家長也會去這么做,因為家長想無時無刻不監督著孩子好好學習。
為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一些家長辭掉自己收入相對不錯且相對輕松的工作,甚至于割舍掉家中一切事務“撇家舍業”,不惜花費重金到學校附近租房子全心全力照顧自己孩子的起居和學習。不知這種方式也是一份過分的愛呢?對于父母來講,為了孩子,做什么他們都在所不惜!可憐天下父母心。
孩子在外上學總是嫌棄學校餐廳的飯菜不好吃,或是是嫌棄學校宿舍又吵又鬧等等原因。父母為了讓孩子吃得好些,睡得好些,能夠好好學習。選擇了這種停掉工作和家中事務,到學校附近租房子的方式——陪讀,期許孩子的學習能夠得到最好的保障。這種過了度的支持孩子學習的方式顯然對于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是有很大弊端的。這種方式很難講不會造成孩子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很難講不會造成孩子缺乏適應生活的能力,很難講不會造成孩子缺乏融入學校集體生活的基本生活技能。我們不禁會思考到:為什么在以往全學校那么多的孩子都能吃學校餐廳的飯,而現在卻不能呢?為什么在以往全學校的孩子都能在學校集體宿舍休息,而現在卻又不能呢?當然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在這當中肯定有一些特殊情況。但現在有那么多的父母去陪讀,都是因為孩子有特殊情況?對于大多數“陪讀”的家庭來講,主要是孩子過分“嬌生慣養”,父母“溺愛”孩子。生活于農村小地方的孩子本應該不具備那種“嬌生慣養”的品性,而是應該對于生活、對于學習充滿極大韌勁的。但此種現象我們不禁感嘆孩子的“脆弱”。
對于父母“陪讀”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會致使孩子過分依靠父母,缺乏自理生活的能力以及適應生活的能力。在父母“陪讀”下,即使培養出來的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但這種孩子一般只適應,與父母相伴狀態下的學習及生活。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顯然是不合格的。對于孩子的培養來講,一定要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學會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學會適應環境和處理生活問題及人際關系,成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而不是所謂的與集體生活不想融合,到處怨聲載道的孩子。在一定意義上來講,人一定要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提高人的多方面能力,對于孩子性格的培養以及成長、學習也都是大有裨益的。孩子自己獨立處理和面對生活及學習中的問題,會不斷地使孩子的性格得以磨礪,成為一個具有堅強性格的人,一個堅韌不拔品性的人。而且在此過程中,會不斷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來說會使得孩子的思維不斷開闊。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都能直面困難,迎難而上。至少來說,能夠從容面對,不被打垮。
筆者在與“南村”村民的交談中,也一直在問他們,為什么這么地下功夫選擇陪讀的方式來照顧孩子的學習?從他們的口中,筆者終于明白了他們如此這般選擇“陪讀”的原因。知道他們對于子女教育問題的極大重視,對于孩子出人頭地、改變命運的極大寄托與渴望。但是筆者所沒想到的是,竟然還有一個更加現實化的原因牢牢地打壓在他們的頭頂之上。土地是農民維持生活的基本保障,是農民安身立命的根本??蓪τ凇澳洗濉眮碇v,現在農民手中的土地承包責任田被征收了。其中一個方面,如果孩子不能好好上學,以后的出路都是一個問題。對于“南村”的孩子,他們或許還不如他們的父輩、祖輩。因為父輩、祖輩在年輕的時候,至少來說每人都擁有承包責任田。但眼下“南村”人都沒有了土地,孩子上不出來學,以后連地都種不成了,恐怕連基本的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另外一方面,對于“孩子”的父母一輩。由于沒有了土地,自己以后的養老都是問題。雖然來說現下手中有征地補償款和安置補助費,但早晚會花掉,以后老了之后的生活怎么辦?對于以往的老人來說,有土地的話還能從土地的莊稼收成中維持生活,再不濟也能讓孩子代種,或者讓親戚、鄰居等來幫忙種這塊地,等莊稼收成的時候讓他們給自己點糧食維持得住生活就可以了。但現在,一切都泡湯了。由于國家的土地征收,“南村”孩子以后的出路問題,以及“南村”人民的養老問題重重地壓在“南村”人民的頭頂之上。他們沒有辦法,不知道面對未來的種種困境該如何應對,只得讓孩子好好學習,讓孩子出人頭地!對于他們來講,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所以這也就迫使他們全然不顧一切地選擇撇家舍業“陪讀”的方式照顧孩子的生活與學習。
對于“南村”而言,“留守兒童”問題的終結離不開國家的土地征收,父母“撇家舍業”租房子“陪讀”問題的顯現、興盛也在于國家的土地征收。但前者在于,國家的土地征收為其帶來了絕好的“南村機遇”,推動解決了這一難題;而后者在于,國家的土地征收切斷了農民安身立命的根本,給“南村”人民未來的養老及后代的生存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從而致使“南村”人不得不為將來考慮做出“陪讀”這一選擇。盡管來說,無論老問題的解決,還是新問題的出現,都離不開國家土地征收這一特殊性,但也并非全然都歸功于此和歸咎與此,還有很多復雜的因素混雜其中共同作用。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國家的土地征收是一重要的關鍵性因素,即本文所要闡述的,南村的“特殊性”所在。
父母外出打工下的“留守兒童”問題和父母“撇家舍業”租房子“陪讀”這兩種方式都是對于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有著極大弊端的。相較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言,父母“撇家舍業”租房子“陪讀”這種方式,足以可見當前“南村”村民對于孩子的教育看得有多重,但父母“陪讀”對于孩子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當前高度重視子女教育的形勢下,村民們無論是出于相互之間的競爭攀比也好,還是共同促進彼此督促也好,這種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出人頭地“陪讀”的方式在“南村”村民當中已越來越多。對于“南村”而言,“留守兒童”的問題漸消漸息并逐漸走向終結,但眼下父母“陪讀”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作者單系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讀本科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政治學人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