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金芳:如何正確推進農村改革

[ 作者:李金芳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3 錄入:王惠敏 ]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

農村改革是否成功有四條標準,一是契合農業和農村特點,二是兼顧國家、集體、農民三者利益,三是真正調動農民積極性,四是能夠解放農村的社會生產力。

如何正確推進農村改革?身處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最有發言權,本期議題,來議農村改革。

扣準民生福祉這個關鍵

金平縣委組織部 楊鹍鵬:作為深化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農村改革涉及面廣,影響深遠,成效事關社會發展穩定大局,所以農村改革要圍繞農業農村農民,緊扣民生福祉這個關鍵進行,在包容性和精準性上發力。

吐故納新突出包容性。事物的變化發展也催生新的變革,農村有廣大的消費市場和人群,以及豐富的農業產業資源,也是一個改革發展的動力源泉,故而,在吸收新的改革元素和方向時,就要注重遵從開放、包容的原則,最大限度的釋放能量。

去粗取精突出精準性。并不是所有的“外來和尚都會念經”,農村改革全局性和復雜性都強,在吸收外來文化和思路的同時,也要注重與本地實際相結合,“去粗取精”,用其精華棄其糟粕,在農業經營體系、合作社改革等方向的改革中探索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思路。

用好基層戰斗堡壘“兩只手”

云南省元陽縣委組織部 陶艷飛:基層組織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第一線,是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斗勝利的橋頭堡。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兩委”干部就是基層組織的兩只手,基層組織要用好這兩只手,兩手一起抓改革。駐村工作隊員要充分發揮思想素質高、政治覺悟強的優勢,加強國家在農村改革相關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做好上情下達的橋梁。村“兩委”干部是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政策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要充分發揮熟悉村情民意的優勢,因地制宜,讓農村改革的各項政策落地生根。

牢牢扭住村干部這一“牛鼻子”

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委組織部 黃朝光:從被網友稱為“洪興十三妹”的村主任孟某芬,到號稱“萬歲”的村支書張健國,“最牛村干部”頻頻曝光的背后,是某些農村地區不良政治生態的反映。相反,把一個名不經傳的華西村打造成“天下第一村”,是吳仁寶嘔心瀝血一生的功績。被稱為“中國幸福村莊”大梨樹村,同樣是“農民的代言人”毛豐美一生的杰作。“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事實證明,有什么樣的村干部,就有什么樣的農村。為此,農村改革就要牢牢扭住村干部這一“牛鼻子”。一要選好,要把忠誠干凈擔當作為第一標準,把政治可靠、公道正派、能力較強、遵紀守法、群眾公認的人選出來、選上來。二要嚴管,村干部是游離于國家行政干部體制之外的、不在編、不脫產的邊緣化干部,但這并不代表著其可以游離于黨紀國法之外,必須以嚴的標準、實的要求,把規矩和紀律挺在前面,使村干部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三要關心好,村干部身處最末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待遇差、條件差、日理萬機是真實的寫照,要從解除村干部后顧之憂著力,使其“政治上有奔頭、經濟上有盼頭、離職后有靠頭”,從而激發其動力,真正為人民群眾謀好事、創好業。

培養專業人才 樹立好人才“三觀”

重慶市潼南區古溪鎮人民政府 彭小曼:“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在我國的第二、三產業中專業化趨勢已愈來愈明顯,而在第一產業中,仍是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民為主,能夠真正適應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的人才仍然十分緊缺。深化農村改革,務必要重視人才在改革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一方面要重視創新性人才在農作物培育、農業經營模式等方面的創造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視經營管理型人才的培養,確保他們能在農村管理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管好、用好流轉的土地,確保其實現效益最大化。

云南省個舊市委 李華明:“發展靠科技,科技靠人才”,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無論工業還是農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因此,要深化農村改革,只有轉變觀念,樹立好人才“三觀”,才能大力開發農村人才資源,加強農業和農村人才建設,為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首先,樹立人才“資源觀”。要充分認識促進農村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是農村小康的根本動力,大力加強農村人才開發是各級黨委、政府應盡的職責。把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心轉移到主要依靠科學技術和提高農民素質、開發農村人才資源的軌道上來,使農村人才開發擺上重要位置。

其次,樹立人才“本土觀”。立足本土,著眼基層,不唯文憑,不拘一格,把有一技之長,能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能人納入人才開發和隊伍建設的視野,在培養、使用上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有效地壯大農村人才隊伍。

再次,樹立人才“市場觀”。在農村人才資源開發的初期,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加以推動是必不可少的,但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人才開發的不斷深化,若政府依舊包攬一切,則不利于農村改革的深化和健康發展。因此要遵循市場規律,引入市場機制,把人才的培養、輸出、引進以及智力、技術的交易逐步推向市場,最終走向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的軌道。

擴權賦能,激活農村生產要素

貴州省劍河縣委組織部 劉忠培:改革的目的是向農民賦權,為此要強化改革的宏觀指導和政策扶持,制定出臺各項符合農村改革的政策文件,建立權利保護機制和交易風險評估機制,加強權利糾紛調解,保障改革穩步推進。尤其是落實黨中央文件多次提出的城鄉建設用地“同地同權同價”要求,要完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權能,支持農民實現土地財產權,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歸屬,完善各項權能,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除此之外,還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

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

四川省樂山市委組織部 鄭志鵬:當前,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空心村、農民老齡化問題突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亟需破題。結合農村工作現實和農民生活現狀,要實現通過改革來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根本就是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只有讓農民成為有尊嚴更體面的職業,才能讓地有人愿種、有人會種,且種得更好、更有效益。具體來講,筆者認為一方面要構建科學的生產經營體系,另一方面要抓住“農民”這個根本。

構建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互聯網時代,是資源共享和合作共贏的時代,過去家庭式單耕獨種模式已很難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大環境。因此要結合國情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用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許多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模式都能大大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效率和效益。比如,承包農戶通過共同使用農業機械、開展聯合營銷等方式發展聯戶經營;又如,將股份合作的土地進行整理規劃,引進專業種養大戶或專門生產經營管理人員,發展標準化、生態化、專業化生產。

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要做好農村的事業,要有組織的堅強領導,要有專家的出謀劃策,但更重要的還是要靠農民的苦干實干。要改變過去農業生產松散無力的狀態,就是要推動農業經營主體職業化,提升傳統農民,引入新型農民。特別要加快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努力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認定、扶持體系;同時,財政也應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農村經紀人的認定和培育給予資金保障。 (李金芳選編整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自拍vr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网站 | 综合久久久综合欧美98 |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日本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黄a∨免费无毒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