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明確優化財政涉農資金供給機制,保障貧困縣集中資源打贏脫貧攻堅戰。目前試點工作已經啟動,就此次試點的政策目標以及統籌整合使用的資金范圍等情況,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6月29日《人民日報》)
全面精準脫貧攻堅,資金使用精準是重要舉措之一。今年4月國務院印發《意見》,明確優化財政涉農資金供給機制,賦予貧困縣更多自主權,旨在保障貧困縣集中資源打贏脫貧攻堅戰。
隨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紛紛投入大量扶貧資金,用于支持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農業生產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社會事業等,金額超過5000多億元。僅中央財政2016年安排補助地方資金的專項扶貧資金便超660億元。如此大規模的扶貧資金投入,無疑是對全面脫貧攻堅最強有力的支持。然而,資金投入大并不意味著扶貧效果就大。所謂精準脫貧攻堅,須堅持“精準”才能根治“窮病”,一味的大規模投入資金,在資金使用上隨意化、任性化、缺乏科學規劃和嚴格審計,不但不能實現脫貧的精準化,還可能造成扶貧資金的巨大浪費和貪腐。
不少地方面對上面拔下來的巨額扶貧資金,既興奮又擔憂。興奮在于脫貧攻堅有了充足的“彈藥”,擔憂在于這些白花花的銀子該怎么花?花在哪?如何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如何產生可持續的扶貧效應?事實上,貧困地區涉農資金使用管理仍面臨不少問題。一是權責不匹配,貧困縣沒有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的自主權,項目和資金安排使用“碎片化”嚴重制約了扶貧措施的落地;二是資金來源渠道和項目分散,效率低下,形不成合力;三是扶貧資金下放下接環節銜接不好,從“要到錢”到“花好錢”之間的功課做得不好,如何讓資金轉化為脫貧成效的問題亟待解決。
精準脫貧攻堅也須“精準花錢”。如何把扶貧資金用在刀尖上產生呈幾何倍數增長的脫貧效應?這不只關乎脫貧攻堅的決心、勇氣和耐力,更關乎脫貧的細心和技巧。實現扶貧資金使用的精準化,一是簡政放權,最大程度賦予貧困縣資金使用自主權,充分授權,中央部門不能在背后“牽線拽繩”,而且要花更大精力加強管理和服務;二是大力整合涉農資金,統一安排使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三是細化、提升“要到錢”和“花好錢”的功夫;四要強化資金監管和審計,因地制宜,以民意為導向,按需安排使用資金。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