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枚部門印章被貼上紅色“封條”,被一枚“新生”的印章取代;首批22個部門、178個行政審批事項“集結”,除了縮短群眾辦事的“物理半徑”,內部流程更實現了“車間流水作業”——群眾辦事,只需“進一扇門、找一個人、蓋一個章”。(新華社 7月8日)
單從“31枚部門印章被貼上紅色‘封條’,被一枚‘新生’的印章取代”來看,無疑是一件很大好利是。至少群眾辦事只需要“進一扇門、找一個人、蓋一個章”。因為,一直以來,“人在證途”備受公眾詬病,如“北漂小伙返鄉6次跑3000公里辦護照”“孕婦4個月內跑20趟才辦成準生證”等等如是。或許中間難免存在客觀之難,但主觀之難、故意刁難、權力尋租之嫌,更是難脫干系。與此同時,我們更應看到,群眾“辦事難”,根子不全在辦事人員,而在辦事制度。如今首批22個部門、178個行政審批事項“集結”,是否真能縮短“人在證途”,確實值得拭目以待。
顯然政府機關“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現象直接影響的是政府形象,破壞的的公信力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其實按照一些政府機關職能部門來說,對于某些事件,許多政府機關都能管、都可以管,也能搭上一定的關系,但也可以不管,也可以以各種理由推諉,實際上誰都可以不負責,把辦事的群眾當皮球踢來踢去,也有推脫的理由。因此,解決群眾“辦事難”,除了公章的“集結”,把內部流程實現“車間流水作業”,更需要以新的理念優化服務環境,樹立管理就是服務、抓政風就是密切干群關系的理念。要著力提升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為人民服務觀,從而提高為民辦事的執行力。
回到簡政放權核心,從大包大攬、消極低效向高效的服務型政府轉變,這是新一屆政府的工作目標。當然要實現這一目標,從根本上轉變以“辦證難”為代表的行政機關官僚主義作風,規范工作思路、規范工作流程、規范協調機制、規范辦公秩序尤為關鍵。但要從根本上治理“辦事難”問題,除了確保縮短群眾辦事的“物理半徑”,抓典型事件的查處、抓突出問題的整改、抓長效機制的完善外,也得加強輿論和法律對政府的監督,才能真能縮短“人在證途”。
再者,還需加大問責力度。毋庸諱言,針對于“辦事難”這個問題的治理,各地不乏規章制度、法律法規、整治辦法層出不窮,什么政風行風評議開展了一輪又一輪。但事實總是差強人意,政府機關辦事難依然未得到根治,許多人視去政府辦事心有余悸。說到底一些公職人員之所以膽敢擺出冷臉,刁難辦事民眾,還是因為知道民眾拿他們沒辦法,試想如果真正有一套誰給群眾找麻煩,自己就會有麻煩的投訴處理機制,哪個公務人員還敢怠慢辦事民眾。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回到首批22個部門、178個行政審批事項“集結”原點,雖然31枚部門印章被一枚“新生”的印章取代,簡化程序,但還得明確責任,公開透明。這里容筆者一慮,對群眾的刁難減少,有沒有可能對一些非法,甚至違規的辦理事項“網開一面”或者“暗箱操作”?可能很是難說。為此,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如何恪盡職守?如何加大信息的公開力度?如何讓辦事的流程公開透明?如何對不和規矩的事宜加大監管防止衍生的新生腐敗?等等如是,不要因為公章“集結”縮短“人在證途”這個葫蘆被按下,浮起其他的“瓢”。
一言以蔽之。最后,不管是公章“集結”,或是縮短群眾辦事的“物理半徑”,抑或是內部流程實現了“車間流水作業”,不得不說,愿我們職能部門能在規章制度的前提下下足功夫,滿足民眾的期望。同時愿相關監督部門加大監督力度,把對服務人員的教育、自省自律與管理機制有機結合,或許就真能縮短“人在證途”。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