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經驗及啟示
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重大任務。積極、穩妥、有序推進這項改革,對于新形勢下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構建農村集體經濟治理新機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湖北省農業廳課題組就此課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湖北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經驗與制約因素分析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湖北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了重要探索,取得了一些經驗,但隨著近年來工業化、城鎮化和市場化的加速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社會結構正發生深刻變化,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歸屬不清、權責不明、權能不完整、保護不嚴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成員合法權益無保障等問題日益顯現,推進改革勢在必行。
湖北省在推進改革實踐中,始終堅持以政府推動、法制引領、規范操作、穩步推進的總體原則,積極探索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規范、監管有力的現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主要采取加強領導、規范程序、強化管理、公開透明、建社確權、轉換方式等措施,確保此項改革取得實效。湖北省于2007年初從“三村”(城中村、城郊村、園中村)開始創新試點,逐步擴展到面上有條件的村。大體分三步進行:明晰產權,確保權益;盤活資產,推動發展;城鄉一體,共同富裕。湖北省探索出了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檀溪模式”。即在集體資產經營方式上,實行“分權不分產、發展不征地、運營不經營、分紅不分利”的發展模式。該村集體資產由改革前2007年的7000多萬元,發展積累到目前的9個多億,其中現金1個億。
目前湖北省開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已達531個,成立社區股份合作社383家,股東38.7萬人,量化資產總額逾88.8億元,歷年累計分紅達3.3億元。農村集體制度改革產生了積極效應,主要表現在:通過改革,明晰了集體產權主體,實現了“統”與“分”的有效結合;產權制度創新保障了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實現了集體和股東雙贏;實行“政經分離”,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融洽了干群關系,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通過對湖北省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現狀分析,發現改革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主要有:部分市縣黨政領導認識不到位,特別是部分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思想作祟,嚴重制約改革進程;盡管全省面上土地承包確權頒證進展順利,但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確權推進緩慢;改制后的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未能予以工商注冊、獲得法人地位;已有的配套優惠政策未能完全執行到位;國家層面的法律制度及措施不完善,現行農村經營管理機構設置不適應改革要求等等。
進一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對策建議
(一)加快產權確權,夯實改革基礎。全面開展農村各類產權確權,做到實測確權與“多權同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戶宅基地和農房、“四荒地”、灘涂水面養殖權等資源、資產全面確權到位,明晰產權主體。
(二)強化法制保障,構建制度體系。建議對《農業法》、《土地管理法》、《物權法》等法律法規進行修訂,確立農村集體產權行使主體、程序、條件、監管及責任制度。建議盡快制定出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明確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地位,創新組織治理方式,實行“三權分置”,賦予集體資產股權流轉、抵押、繼承、擔保等功能。
(三)強化政府推動,加大政策支持。重點是破除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慣性思維,防止與民爭利;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征收等試點;探索農民住房保障新機制,建立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實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與國有土地同權同價;把握原則,穩步推進,對條件成熟、基礎較好的村必須全面推進;經濟基礎較弱、條件尚不具備的村暫緩進行,推進的前提條件是班子得力、干部純潔、干凈干事;開辟新的綠色通道,完善扶持政策體系,對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在項目資金扶持、稅費減免、用地用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允許財政資金形成的資產,轉交其使用和管護;盡力減免集體經濟組織稅費負擔,社員免征個人收入所得稅等;全面理順農村經營管理機構。
(四)推進“政經分離”,建立新型機制。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使之形成農村集體經濟治理新機制。加快推進村自治組織從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運營中退出,重點抓好公共服務和社區綜合治理,使之逐步形成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新機制。健全完善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監管平臺、資產評估制度、民主理財監管制度、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避免集體經濟資產“跑冒滴漏”。
(五)探索有效途徑,盤活集體資產。重點實行“三個轉變”:即由直接經營向間接經營轉變,村集體資產營運全部實行有償租賃經營,企業化運作;實行資源優勢向資產優勢、資本優勢轉變,形成風險可控的贏利模式。重點發展“互聯網+產業”、物業經濟、資源開發、旅游休閑經濟;支持有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由單一型向綜合型、集團化經濟實體轉變。
(六)推進征地改革,實行多元保障。重點推進三項改革:即農民土地由征用向“征購”轉變,改變政府低價征用、高價出售農民土地的現狀;推行征地入股方式,讓社區股民將被征的承包經營地權折算成股本參與項目入股和分紅;切實讓農民分享土地征用或征購后的大部分收益,推進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城鄉一體化。
(七)強化金融支持,推進產權融資。擴大農村集體產權融資抵(質)押物范圍,金融機構要創新開發適宜農村的各類金融產品,滿足農村集體產權融資需求。探索成立由政府牽頭、銀行、農企、擔保等多方出資組建的農業擔保公司,為農村集體產權融資提供有效擔保和反擔保。同時,健全農村集體產權抵押風險防范與補償機制。(湖北省農業廳政策法規處 執筆:肖明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年07月1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