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記者在對政府網站、官微的運行情況進行調查中,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在政府網站上,百姓交流板塊總是相對活躍的,但活躍的往往只有百姓。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發布的《2015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總報告》顯示,各地方政府網站回應關切方面仍處較低發展水平,平均績效指數僅為0.24。(8月24日新華網)
李克強總理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代表了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就政務服務工作而言,“互聯網+政務”不僅是技術、物理層面的接入與關聯,更是理念、體制、管理等層面的更新與變革。針對當前“互聯網+政務”尚不發達的現狀,政府部門必須要首先想清楚為什么要建網站、開微博,假如僅僅是為了落實上級領導要求,或者是抱著‘你有我也要有’的心態,就很難有長期經營的動力。
“互聯網+政務服務”可以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群眾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眾有更平等的機會和更大的創造空間。如今,政府網站越做越漂亮、欄目設置越來越多,但社會公眾評判的并非政府網站的“顏值”,而是其內容與服務。網站內容要實用、要有較高的關注度、服務要“貼心”才能體現其“服務群眾”的價值。但就《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6年第二次全國政府網站抽查情況的通報》情況看,在隨機抽查的各級政府網站746個中,仍有112個網站不合格,其中,云南省“勐臘縣保護所”網超過6年未更新。實際上,網站“休眠”缺乏的是公開意識,更是“懶政”思想在作祟。
“互聯網+政務服務”不能讓老百姓唱“獨角戲”,政府部門必須要主動作為,并且“活躍起來”。就今年7月湖北武漢遭受強暴雨襲擊事件為例,該市市政府應急辦的官方微博持續主動發聲:“曬湖涵洞地區漬水嚴重,建議附近單位調整工作時間,市民減少外出”“武漢地鐵武昌火車站恢復正常”……這些極具時效性、服務性的微博贏得百姓紛紛點贊,楚天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微博予以轉載,閱讀量一度達到45萬。可以說,對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是檢驗政府能力和水平的試金石。回應不及時,往往容易讓噪音雜音走到真相的前面;回應不準確,更是對政府權威性和公信力的損傷。因此,“互聯網+政務服務”必須做到兩者兼顧,穩扎穩打,才能贏得群眾信任。
就現實來看,加強政府業務部門和宣傳部門的同步部署、相互融合,才是讓政府網站、微博等更好看、更耐看的關鍵。其中,加強制度建設,將“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管理作為政府績效考核內容,是增強其傳播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再則就是要探索推進網站集約化建設,集中力量打造、經營和推廣一個共有網站,使之成為一個地區的“門戶”,這樣不僅能減少運營成本,群眾辦事效率也必將大大提高。
一言以蔽之,“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價值在于“雙向互動”,畢竟,加強與民互動、增強干群關系才是建立健全官方網站、微博的根本目的。
作者單位:四川省平武縣司法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