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務農與棄農的關系。時下,農民愿意“務農”的越來越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紛紛“走四方”,打工創業,各奔“錢”程,有的甚至舉家遷往了城鎮和外地。留守農村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繼續從事種養殖業的農民,一是有“三農”情節的老年人,“仍放不下那二畝薄地”。二是所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即家庭農場、合作社和龍頭企業。那么,如何看待和處理務農與棄農的關系呢?我們既不能像改革開放前一樣,把農民“固化”在“廣闊天地”,也不可能只發展城市而消滅農村。應在鼓勵更多農村人口進城落戶定居的同時,進一步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留在農村的人口也安居樂業,并吸引部分城市人口到農村創業和休閑居住,以增強農村的活力。
二、溫飽與環保的關系。現在,“溫飽”已基本不成問題,即使是扶貧對象,也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進軍“全面小康”。時下,“環保”卻成了問題。原因之一是,前些年,一些地方為了提升收入和gdp,不顧一切招商引資,不管污染不污染,“撿到籃里都是菜”。甚至認為,“寧可毒死,不能窮死”,為了政績,可以“先污染,后治理”。原因之二是,農業生產簡單化,基本是機械化,加上化肥、農藥和良種,使用有機肥的越來越少,“地越種越薄”,農業的源污染越來越重。原因之三是,治理不善,一些地方“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屋里現代化,屋外臟亂差”,是真實寫照。實踐證明,環保和溫飽并非“對立”的關系,只有重視并解決環保問題,才能實現可持續的“溫飽”,跳出“溫飽陷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三、產量與質量的關系。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一方面關系到生產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關系到廣大消費者的健康。當下,農產品的數量已實現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余,但是質量安全問題卻日益突出。如何處理好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的關系呢?我們不可能一味地強調質量而忽視產量,因為它會影響農產品的市場供求和農民的收益,“農民是不會干的”。從科學上分析,影響農產品質量的因素會有很多,其中肥料和農藥影響尤甚。但是,我們也不能期待不施用化肥農藥而提升農產品的質量。時下,化肥因為作用機理的不同,負面消息較少,主要是農藥廣受詬病。我們能做的是,加強科學用藥的培訓和指導,推廣統防統治、專業防治,探索生物防治等。
四、口袋與腦袋的關系。農民對于“知識創造財富,腦袋決定口袋”的道理曾深信不疑。然而當下,“重口袋輕腦袋”的觀念已侵蝕到廣大地區。在現實中存在“沒考上大學不貧困,考上大學即貧困”的現象。一是大學的學費、生活費仍然很高;二是一些大學生一畢業即失業,有的即使就業了,“微薄的工資在城市解決生存都難,更談不上買房和發展了”。另一方面,農村的一些暴發戶,初中沒畢業照樣活得“風光無限”。鑒于此,我們首先應從輿論上引導人們對知識的尊重,大力褒揚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其次,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的提升,逐步實施職業準入制度,“讓讀書人更有錢”,從可能變為現實。再次,在農村推進“兩個強化”,一是強化基礎教育,二是強化職業教育,讓農民學以致用。
五、個體與集體的關系。從理論上講,集體是由個體組成的,集體離不開個體。同時,個體的成長和發展也離不開集體,需要集體的呵護。這是個體與集體關系的辯證法。但是,時下,農民個體與村集體的關系,似乎越來越松散了。村民由過去生產隊時的“一遍鐘出門望,兩遍鐘慢慢晃”,到現在的“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村民與村干部的關系變成了“掙錢發財不靠你,不偷不搶不怕你,有了事情就找你,出了問題還告你”。村干部感嘆:“農村的釘子精神少了,釘子戶多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雖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卻增加了基層的執政成本,對我們在新時期做好群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為連云港市委農工辦副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連云港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