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譚鐵安:莫讓開發建設成為棄耕拋荒的擋箭牌

[ 作者:譚鐵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10 錄入:王惠敏 ]

近幾年來,黨和國家惠農支農力度不斷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得以推進,農村各種建設開發日益增多,糧食生產能力和經濟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但是,各種開發建設給基本農田保護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一些地方出現的被動棄耕拋荒現象值得反思。

有一個村民小組,原有耕地120多畝,一條標準較高的渠道從田壟中流過,5處山塘水壩灌溉著這100多畝良田,水旱無憂。然而,就在近兩年,該組東邊修一條鐵路,西邊修一條公路,將兩邊的水利水系完全打破,塘壩無法灌溉,渠道沒有水源。原本灌溉方便的良田,現已成為干旱死角,只好實行水改旱。有的農戶找到相關部門理論,得到一句“開發建設肯定要犧牲局部利益”的官腔了事。農戶種這些田也不稱心,有的外出打工,有的任其拋荒。兩年下來,一些地方茅草叢生,野兔出沒,恐怕難以恢復了。

現在農村的各種開發建設比較多,特別是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不能隨意繞彎子,有時候也確實只能犧牲局部利益而服從開發建設,像這個村民小組這種情況,一般鐵路公路同建的地方都會出現。對于耕地水利水系等農業生產條件,只要有開發建設,就會有影響,而影響水利水系等生產條件的直接后果,就是棄耕拋荒。追根溯源,開發建設難逃棄耕拋荒之責任。

因此,在明知會產生耕地廢棄拋荒后果的前提下,如何科學規劃農村開發建設,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一談開發建設,就盲目樂觀。

筆者認為,應該搞好幾個結合,遏制棄耕拋荒現象的蔓延。首先,開發建設要做到保護與開發相結合。應樹立切實保護耕地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觀念,強化耕地保護;既要重視耕地量的保護,又要重視耕地質的保護;既要保護耕地本身,又要保護維系耕地生產能力的其他條件,確保耕地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在此前提之下,實施開發建設。

其次,開發建設要做到改造與恢復相結合。開發建設,勢必使原有的各種生產條件發生變化,生產條件一變,生產方式也就跟著變,為此,在開發建設當中,一定要對各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恢復,提升設施功能,而且還要讓農業生產條件通過開發建設變得越來越好,確保開發建設對農業生產的負面影響在最低限度。

再次,開發建設要做到合理利用與節約資源相結合。有些項目,通過科學規劃,完全可以減少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有些開發,適度進行修改,就可以保住一片優勢資源;有些建設,降低一點熱度,就可以使傳統產業保留部分發展空間。所以,農村搞開發建設,應該留足農業發展的空間,莫讓開發建設成為棄耕拋荒的擋箭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央廣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欧美中文综合 | 中文字幕精品另类 | 原创国产中文AV | 思思久久99热只有精品 | 亚洲成在线a免费 | 亚洲精选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