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韋玄:扶貧精準發力有賴因地制宜

[ 作者:韋玄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02 錄入:實習編輯 ]

《人民日報》關注山東精準扶貧刊文指出:“插花式”貧困結構的特點使貧困人口分布零散,致貧原因多種多樣,給精準施策造成了困難。山東省濱州市的做法是搭建信息系統和數據平臺,為扶貧干部研發手機應用軟件,實現了精準定位—精準幫扶—精準追蹤,不僅可以對扶貧項目進行動態監管,而且強化了干部的扶貧責任和擔當意識。(齊魯網11月29日)

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來,惠及了全國5000多萬貧困人口。目前,脫貧攻堅任務依然十分艱巨而繁重。一方面,貧困人口眾多,一些地方脫貧沒有“找準路子”,脫貧致富依然任重道遠;另一方面,脫貧時間緊迫,距離2020年僅有4年時間。要打贏脫貧攻堅戰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要想在短時間內實現全面脫貧,啃下扶貧的“硬骨頭”,我們必須咬緊牙關一鼓作氣。山東省《繪制扶貧地圖 同步脫貧進度》的成功經驗表明:要使扶貧精準發力有賴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方能激發脫貧活力。醫生治病“找準問題”才能“對癥下藥”,貧困地區的形成有一定的自然條件限制、歷史因素影響。各地因地制宜地發展相關產業,期待用“產業扶貧”的新思路打破扶貧的“瓶頸期”,變過去的“輸血”為“造血”,是因地制宜精準脫貧的典范。濱州市搭建信息系統和數據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將扶貧數據進行科學分析,使扶貧精準發力確實難能可貴。因地制宜地解決了“貧困戶”分散分布的難題,激發了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活力。

因地制宜,才能創造幫扶奇跡。“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14個連片貧困地區、12.9萬個貧困村、2億左右的貧困人口,成為橫亙在人民共同富裕道路的最大“攔路虎”,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最大阻礙。因地制宜地找準致貧“路子”,才能邁開脫貧“步子”。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如何發展是關鍵,近日《焦點訪談》節目中播出了各地扶貧的成果,無數的事實表明,只有將扶貧工作與當地的具體實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方經濟,才能從根本上拔掉“窮根”,創造幫扶奇跡。

因地制宜,終能落實扶貧政策。因地制宜地精準扶貧絕不是一句空話,最終成敗還是在是否落實上。要切實改變貧困現狀,還要“因地制宜”地和百姓打交道。扶貧過程中出現的“貧困戶不急急死扶貧干部”“數據扶貧”等現象,歸根到底是當地的扶貧政策缺乏因地制宜的智慧,缺乏落實推進的擔當和勇氣。藥方開了,關鍵是落實,制度有了,關鍵是執行。再好的政策,百姓不認可,扶貧工作就難以走上康莊大道。

因此,扶貧精準發力有賴因地制宜。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合江中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日本一本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中文字字幕在线无线码 | 日韩女同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