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分析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工作現狀,查找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及東部發達地區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經驗和理論實踐成果,結合當地實際,構筑符合地方實際、具有地方特色、行之有效的新生代農民工技能提升工作模式。
【關鍵詞】新生代 農民工 職業技能 教育培訓
【中圖分類號】C975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為了更好地落實中央這一要求,筆者在借鑒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采用查閱資料、實地調研、抽樣調查和個人訪談等方式,了解當前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教育的現狀。要有效解決當前各地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教育過程中存在的相應問題,必須結合實際,構筑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分層教育培訓模式,切實抓好入職前分層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強化入職后分層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如期把農民工的職業技能教育,打造成“民心工程”、“質量工程”和“幸福工程”。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工作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對提升農民工職業素質技能的相關精神及要求,認真抓落實、促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與“十三五”規劃的總體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一是系統合力沒能形成,教育資源挖掘不夠。從基層政府管理功能看,縣(區)、鄉鎮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針對農民工職業素質和技能教育管理工作缺位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農民工管理工作縱向涉及國家、省、市(州)、縣(區、市)及鄉(鎮)政府部門,橫向涉及同級的人力資源、農業、科技、教育、財政、工會、婦聯等相關部門。筆者參與的調研結果顯示:縣(區)以下的政府及管理部門,為農民工提供身份轉換保障的服務較多,在職能范圍進行農民工技能教育的政府部門不多。調研結果還顯示,在農民工技能教育培訓過程中,各教育主體因受自身人力、財力、物力、權限等因素的影響,教育主體之間缺乏溝通、教育信息發布的渠道有限,單兵作戰、各自為政的現象極為普遍,各方教育主體雖然積極作為,但主體優勢依然難以發揮,導致農民工技能教育培訓覆蓋面不寬、效力不佳等問題產生。根據調研數據,只有35%的農民工認為國家政策非常支持他們接受職業技能教育;盡管各教育主體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農民工技能教育培訓,但依然有50%的農民工不知去哪里參加教育培訓;有41%的農民工不知道企業、周圍社區各類學習資源的分布情況;在參加過教育培訓的農民工中,認為教育效果好的占10%,較好的占30%,一般的占60%。
二是教育客體期望和教育參與率差距較大。多數農民工有提高自身技能的愿望,目標也較清晰。調研數據顯示:首先,農民工對職業技能教育的期望較高。有45%的農民工希望提升自身技能,35%的農民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愿意提升自身技能。其次,部分農民工有業余學習習慣,比如有28%的農民工會利用休息時間看書、看報。再次,農民工的教育目標也較明確。有30%的農民工有“充電加油”的愿望;有32%的農民工有升職、改行的愿望;有38%的農民工參加培訓是為了增加收入。所以,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教育培訓的原始動力是解決自身發展的需要。
構筑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分層教育培訓模式
首先,切實抓好入職前分層教育管理工作。要建立完善科學、有序、有效的輸出地動態人力資源信息庫。對于輸出地政府及部門而言,可以借助信息庫,全面了解當地農民工的具體情況,根據需求地就業信息,有針對性地為農民工提供就業服務;就農民工而言,可利用此信息庫了解需求地就業形勢、行業崗位情況,在就業方面少走彎路。要建立和完善州(市)、縣(區)、鄉(鎮)、村(居委會)四級組織的農民工個人信息收集聯動和定期更新機制,做到管、用有機結合;搭建好州(市)、縣(區)、鄉(鎮)、村(居委會)四級組織用工信息分享平臺,開辟農民工供求信息分享渠道,為農民工就業提供有效服務。同時,挖掘農村相關教育資源,提升農民工入職前的綜合素質。切實搞好農村“普九”教育工作,從源頭上提高農民工的綜合素質;利用農村現有教育資源,開設臨時文化課補習班,補齊農民工文化程度偏低的短板;探討在農村初、高中班開設職業生涯教育等課程的新路,構建提高就業意識的平臺;初、高級職業學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農村,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行政村的相關領導要宣傳好農民工就業的相關知識,充分利用農民工回家過年過節的機會,請優秀農民工現身說法,交流相關經驗。
其次,注重強化入職后分層教育管理工作。入職后強化階段的教育,必須從整體布局出發,從不同層次農民工的教育需求出發,進一步強化政府管理職能,充分發揮各教育主體的優勢,充分發揮農民工學習提高素質技能的自覺能動性,不斷探索教育模式、規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
各級地方政府要建立完善農民工技能教育培訓工作的協調機制,并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一是要及時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實際的管理機制,明確地方管理主體及教育主體的職責、職能、范圍;要明確各管理系統及各教育主體相關工作的考核及獎勵辦法等內容,使之成為長效的機制。二是相關配套政策要到位。各級政府管理主體要加強《農民工服務手冊》的一體化管理;出臺農民工自主創業的扶持政策,幫他們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出臺幫助、扶持、鼓勵農民工技能教育培訓的政策,為他們搭建提升技能的平臺;建立農民工教育成本由政府、企業、社會力量、農民工個人四方共同承擔的分攤機制,為農民工技能教育培訓分層教育模式提供資金保障。
要進一步優化地方教育主體的結構,創建符合當地實際、行之有效的新生代農民工技能教育培訓分層模式。第一,縣(區)級以上的政府要建立符合實際、具有宏觀指導性的新生代農民工技能教育培訓分層規劃,明確各教育主體的培訓范圍、職責、效能。第二,企業是雇傭農民工的主體,也是農民工技能教育培訓的主體,要改變“只用不訓”“減少開支”的想法,樹立“提升農民工的技能是為企業增效”的理念,為農民工創造提升技能教育培訓的空間和條件。第三,各地高校教育資源豐富,要挖掘成人繼續教育學院的潛力,開辦流動課堂,滿足農民工對學歷教育的需求。第四,各地初、中、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是新生代農民工技能教育培訓的主陣地、主戰場,要發揮好自身條件及優勢,采用不同辦學形式,為城鎮化、現代化建設建功立業。第五,各地政府要做好區域內工會、團委、婦聯、社區、圖書館、NGO等組織的工作,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新生代農民工技能教育培訓,建立完善運行的機制,盡快融入新生代農民工技能教育培訓主體行列的大潮中。
州(市)、縣(區)級政府要確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宏觀、中觀和微觀目標方向,不斷適應現代化建設和農民工的需求。宏觀教育目標要體現出區域發展的優勢,注重農民工技能提升工作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中觀教育目標要突出行業特點,把行業自身建設與農民工技能教育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微觀教育目標要突出農民工自身發展需要,解決深度職業規劃和教育規劃問題,提高他們適應各種工作的實際能力、為他們就業、再就業、創業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為中共保山市委黨校黨委委員、馬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注:本文為云南省黨校(行政院校)系統2016年度省委黨校立項課題“云南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工作研究”(課題編號:2016XTS16)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保爾·朗格朗著:《終身教育引論》,周南照、陳樹清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年。
②李強:《農民工與社會分層》,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③謝建社:《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鎮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