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因征地引發的矛盾屢見不鮮。當前,土地管理法修改已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農村土地與國有土地不能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全國人大環資委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應全面總結試點經驗,積極吸收近年來土地管理改革實踐和制度創新成果,抓緊完成法律起草工作。(12月26日《南京日報》)
農地入市改革之所以面臨一些困難,就在于當前的土地制度存在城鄉二元結構。相對于城市國有土地而言,集體用地無論在使用范圍還是補償標準上,都存在一定差異性。同時,由于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源,其失去土地之后,如何解決生計問題,都是土地改革所必須考慮和解決的事情。
當前的問題在于,土地收益的較大部分被地方政府所占有,更重要的是,農用地尤其是耕地的數量,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業的基礎地位,確保耕地紅線不被突破屬于剛性底線。什么性質和用途的農用地可以入市,如何在征收過程中,最大化確保農民的利益,就必須兼顧公平與效率,改革試點才能破題。
無論是從慮及農民利益訴求,還是遵守市場規則,抑或從社會公平的角度出發,農用地入市以提高其附加值,已然成為無以拒擋的趨勢。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標志著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即將進入到試點階段。從廣東佛山等地的試點來看,“農地入市”釋放農地活力,集體土地市場價值的顯化為農民帶來了直接的經濟利益,也為產業的發展和開發創造了條件。不過,集體建設用地和國有建設用地能否實現“同權、同價”的問題,包括土地使用期限到期后,產權的歸屬處置等,依然是當前最亟待解決的課題。
權利對等,才能實現利益的均衡。總結試點經驗,以公平與效益為原則的立規定矩,才能讓農用地入市的善政走得更好,也走得更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北日報 2017-12-2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