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周子勛:從根本上破解農業發展難題

[ 作者:周子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1-03 錄入:實習編輯 ]

提要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均把農業供給側改革列為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之一,或意味著在工業去產能取得階段性成果的背景下將著力解決農業結構性問題。未來中國農業發展亟須解決幾個重點問題:一是要調整過時的糧食自給率目標。二是農業產業發展面臨改革與提升。更為核心的問題是土地制度改革問題。未來最大的制度突破應該在農村的“三塊地”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承包地和農民宅基地的改革。

中國農業將進行一次結構調整改革。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均把農業供給側改革列為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之一。

1 著力解決農業結構性問題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會議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完善體制、創新機制,加快深化農村改革,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全面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改革財政支農投入使用機制,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健全農村創業創新機制,守住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的三條底線,確保2017年再脫貧1000萬人以上。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去年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被首次提出,一年以來相繼進行了玉米種植面積調減、玉米價格放開等改革舉措;同時承包地流轉退出等農地改革也在各地積極試點,并形成了“三權分置”改革意見。但與此同時,由于價格下跌和異常天氣帶來的影響,不少地區規模經營遭遇困境,出現了“毀約退地”等現象,一些小宗農產品因供需失衡出現過度炒作等問題。在這種背景下,中央把農業供給側改革作為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之一,或意味著在工業去產能取得階段性成果的背景下將著力解決農業結構性問題。

根據國內學者伍振軍的研究,2015-2016年度我國玉米、小麥、稻谷庫存合計高達2.54億噸,將創歷史最高紀錄。以棉花為例,2015年度我國棉花庫存占全球庫存的50%左右,自2013年以來棉花庫存連續3年超過1000萬噸,近兩年國內棉花與進口棉花價差很大,棉花高價收儲國家潛虧在600億元以上。此前,中國每年僅糧食儲備的虧損就達600億以上,再加上農民的補貼,總共要超過千億。與此同時,國內國際農業資源配置扭曲問題很嚴重。國內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差距很大,以糧食價格為例,2010年以來國內小麥現貨價比國際現貨價高出1000元/噸至1200元/噸,稻谷高出1100元/噸至1600元/噸,玉米高出900元/噸至1200元/噸。如此高的糧食生產成本,在國際上完全不具備比較優勢,只能是增產越多,虧損越多。這些問題的“病根”都出在中國農業的結構問題。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延伸至農業領域,就必須通過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供給有效性,增強市場配置農業資源,才能推動中國農業提質增效,從根本上破解農業發展難題。

2 農業發展亟須解決幾個問題

有分析指出,未來中國農業發展亟須解決幾個重點問題:一是要調整過時的糧食自給率目標,在國內確保口糧生產的同時,加強對全球農業開發潛力、環境與風險的分析,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來加強保障糧食供給。二是農業產業發展面臨改革與提升。從種植來看,不能只是為糧食而糧食,要兼顧農業的經濟產出和效益問題。國家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蔬菜平均每畝凈利潤為2069.78元,是稻谷的10.1倍,小麥的23.6倍,玉米的25.30倍,而棉花、糖料、大豆等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生產凈利潤都是負值。從組織方式來看,個人承包制只是改革了生產關系,但在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上,仍然是個體小農經濟,這在未來沒有出路。應該在土地流轉制度、農業組織化發展、產業資本下鄉等方面,進行更大力度的改革。

更為核心的問題是土地制度改革問題。未來最大的制度突破應該在農村的“三塊地”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承包地和農民宅基地的改革。我國將在232個試點縣(市、區)、天津市薊縣等59個試點縣(市、區)分別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即“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細化落實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辦法將是明年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點之一。

3 政策組合促進農民增收

近日,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司長吳曉透露,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僅6.5%,為近年來的最低。這一增速也低于同期的經濟增速水平。2011年以后,我國農民已經連續4年收入增速下降。

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國家將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完善支持政策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確保實現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國家發改委日前也出臺《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突出加強了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方面的謀劃,確定將圍繞完善和鞏固農村基本經濟制度、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障礙,提出了深化農村集體產權、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農村金融等改革任務舉措。農業部日前出臺了《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以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激活農村發展活力為目標,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支撐,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和保障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強化農產品加工業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建設。在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方面,經中央深改組、國務院同意,全國29個縣(市、區)作為試點已開展了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各試點地區正普遍開展集體成員身份確認,積極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一些試點地區實現了集體經濟變強、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多頭并進。

值得注意的是,發展農村金融對于實現奔小康戰略目標具有特別意義。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農村商業銀行數量達到1000家,涉農貸款余額4.9萬億元,較2007年增長262%。截至2016年6月末,全國共組建村鎮銀行1412家,其中開業1371家,籌建41家。全國村鎮銀行資產總額10810億元,較2015年末增加795億元。在目前強調抵押的信貸文化之下,做大農村金融亟需擴大抵押物范圍。如家庭農場的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家庭農場需要金融服務,但家庭農場的抵押途徑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有些地方已經在開展兩權抵押的試點工作,將耕地的承包權、經營權進行抵押。其實,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也可以嘗試抵押。

作者系資深宏觀經濟評論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周子勛評經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精品v |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 | 激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 色综合久久综合香蕉色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