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德才兼備的帶頭人,他們將成為新時代的鄉賢。近日,為期兩天的第二屆鄉賢論壇在漢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鄉賢、專家學者代表齊聚一堂,就如何發揮鄉賢作用建設美麗鄉村展開研討。(12月19日人民網)
鄉賢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扎根于中國傳統鄉村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鄉賢者,鄉村賢達之謂也,居于壟畝,守望鄰里,德才能兼備稱之賢,知書達理通曉事務可為達。
鄉賢,在傳統鄉村社會的治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架橋修路、開山挖渠,扶貧濟困、共御患難,調解糾紛、凝聚人心,婚喪嫁娶、迎來送往,都離不開鄉愁的登高一呼,率眾而行。鄉賢在鄉村管理中不斷發揮作用,由此形成了鄉賢文化。
鄉賢文化是以鄉愁為基因、以鄉情為紐帶、以鄉賢為楷模、以鄉村為空間,以實現鄉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村民安居樂業為目標的一種文化形態,是鄉賢主體所擁有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和風俗習慣的復合體。基于鄉賢文化的正面積極作用,基于當下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重塑鄉賢文化,重構傳統鄉村文化意義重大。
當下,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深,鄉賢文化的影響力日趨式微。要繼續弘揚鄉賢文化,使之發揮維系基層社會秩序、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就必須從“承、新、領”三個方面下功夫。
承,體現在對鄉賢文化的繼承上。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鄉賢文化正是對古代治國理政智慧的總結,必須繼承好。鄉賢文化形成于農耕文明時代,并在鄉村社會建設、風習教化、鄉里公共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下,社會進入生態文明時代,雖然時代不同,但農村社會治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卻是一脈相承的。要認真研究、深入了解鄉賢文化,大力宣傳、營造濃厚鄉賢文化氛圍,同時結合實際、繼承運用好鄉賢文化。
新,體現在對鄉賢新內涵的把握上。所謂“鄉賢”,是指那些品德、才學為鄉人所推崇敬重的人。在古代,鄉賢多指鄉紳、儒生等。當下,鄉賢不可能再是原有形象,而是具有時代特征的“新鄉賢”。“新鄉賢”的主體范圍更加廣泛,如農村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從本土走出去的企業家、知識分子、海外華僑等先進典型,他們或有威望、有口碑,或有知識、有見解,或有技術、有能力。弘揚鄉賢文化就是要立足鄉賢的新內涵,匯聚鄉賢新群體,發揮鄉賢新優勢,與時俱進,使鄉賢文化成為推進鄉村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發展的強大動力。
領,體現在發揮鄉賢示范引領作用上。弘揚鄉賢文化的目的就是要發揮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從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度。發揮“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就是要搭建鄉賢文化平臺,以平臺為陣地,更廣泛地匯集鄉賢,弘揚鄉賢文化;要建立鄉賢聯系機制,暢通鄉賢與村級之間信息的互聯互通,激發鄉賢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要創新工作方式,利用“兩微一端”等互聯網方式,打破地域限制、時間限制,及時宣傳留在本鄉的“在場”鄉賢的示范事例,快速獲取在外奮斗的“不在場”鄉賢的先進思想和技術,從而更好發揮鄉賢示范引領作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荊楚網 2016-12-1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