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報道(李曼 王楠):2017年1月7日,首屆中國智慧農業年度峰會暨“匠農杯”頒獎盛典在中國農業大學隆重開幕。來自全國各地農業主管部門領導、智慧農業行業權威學者、農業企業代表500人參加了此次盛會。會后全國旅游創意聯盟理事長、旅游規劃專家施文球就鄉村旅游的發展問題接受了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的專訪。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旅游資源的開發,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旅游發展的主旋律。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鄉村旅游景點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差異和城鄉差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但是過度不科學的開發導致鄉村旅游的發展陷入問題泥沼。
施文球指出,發展鄉村旅游,第一是要注重挖掘區域的文化特色。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傳說,對于有特色有個性,獨一無二的文化遺址要深度挖掘。第二是要尊重地區的自然生態資源。在不破壞原有的自然風貌前提下,進行合理的旅游開發。第三是要去同質化。旅游是游覽地區特有的民族風情、歷史文化。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將特有的民俗文化延伸,打造有民俗文化特色的鄉村旅游。
鄉村旅游的發展在我國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國已經步入大眾旅游的時代,但景區的管理和設施尚未完善。施文球認為,目前很多景區存在衛生環境臟亂差問題。一方面是由于游客自身素質差,另一方面是由于景區的管理疏忽造成的。但從鄉村旅游的總體發展來看還是比較樂觀。因為國人素質在不斷提升,國家在發展旅游方面也出臺相關支持和引導政策,李金早局長提出要進行廁所革命,廁所革命的進程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提出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地位,構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所以發展生態旅游不僅是休閑,近年來也成為實施精準扶貧的新動力和新機遇。發展生態旅游有助于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有助于提升貧困群眾的文明素質,有助于保護自然生態和民族文化。但發展生態旅游不可盲目,需要充分尊重和利用該地區的自然生態資源,挖掘地區特色,進行合理開發,從而帶動經濟發展。
目前開發旅游最大的難題就是投資者缺乏對旅游開發、規劃等專業化知識的認識。施文球建議,旅游規劃前首先要研究市場,對旅游項目精準定位,確定景區消費人群,項目的資金盡量分期投入,確保投入有效。在旅游開發初期,盡量避免把資金全部投入使用,最好先開發一部分項目,循序漸進,不僅利于資金回流,還可以在摸索中總結最佳營銷模式和經驗,保證下一階段的開發有更充足的資金流和規劃經驗。
施文球在長期的旅游策劃與規劃實踐中提煉出“持異、糅合、繼絕”三詞經。持異,即在已有的“旅游物件”吸取內質要素,從形式、形態、形象上創意出品。糅合,即將文化的、物件的、形象的進行有效組合,創新出品。繼絕,即讓已經止絕的傳說、故事、無有的進行延伸,創造出品。
施文球表示,鄉村旅游的發展目前相對滯后,但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最濃厚的風土人情在鄉村,休閑游、體驗游也都會在鄉村落地,所以鄉村將會成為未來最大的景區。我們要以旅促農、以農強旅、農旅結合,走農旅互動的特色發展之路。
(作者:旅游規劃專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國際在線 2017-01-1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