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我國長期的戰略決策。縣城是城市和農村的結合部,是農村社會經濟文化的中心,是農村人口市民化的主要承載地。吸納鄉村適齡兒童進城讀書享受更好的教育,是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縣城城市的一項基本功能,我們理應因勢利導,及早規劃,科學布局,適應城鎮化發展的新形勢,用新思維、新方法發展縣城教育。
首先要認識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縣城教育的擴張和鄉村教育的收縮是這個動態過程中的必然趨勢。中央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新型城鎮化,是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首先要滿足進城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等公共服務。因此,縣(市)級政府要把辦好縣城教育作為整個農村教育的重點。縣城的城市規劃要有前瞻性,要根據縣城發展的趨勢優先布局未來的學校。
現在有一種輿論認為,農村學生向城市流動,導致了農村學校的萎縮和鄉村文化的消失。筆者對此不敢茍同。把農民變成市民是城鎮化的必然結果。農民的孩子不到城里上學,什么時候能夠變成城市市民?當前很多已經進了城的農民,長時期不能融入城市的文化與生活,最后只能又返回鄉村。形成這種現象與他們當初沒有到城市的學校讀書是有很大關系的。
其次,要解決當前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不足的問題,消除中小學的超級大班。這是檢驗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與否的標志。當前農村學校的超級大班主要集中在縣城。2016年4月27日,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到2018年基本解決縣城和鄉鎮學校超大班額問題。”可見消除超大班額的問題多么重要!對于消除超大班額,國務院2016年8號文件《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可操作性意見,即“提升縣城和重點城鎮基礎設施水平”,就是要增加投入,新建一批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消除超大班額還要解決師資問題。目前,縣城范圍內的學校以及其他教育機構,教師編制基本飽和,甚至超編富余和閑置。一方面要增加新教師編制,引進年輕教師,增強新鮮血液。另一方面,要挖掘縣城教師資源的潛力,精簡非教學機構,比如:教育局機關、勤工儉學辦公室、教學研究室、電化教育館、教師管理站、教師進修學校、體育藝術衛生管理站、招生考試辦公室等占用財政教師編制的、五花八門而又人浮于事的機構,將富余教師充實到學校教學一線,以滿足學校增容之后對教師的需求。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縣域經濟報(第4期 總第120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