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指出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寄語糧企要有打造我們自己的國際大糧商的信心。中糧集團作為中國糧油行業的龍頭企業,必須堅定地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牢記央企職責,勇于自我革新,不斷提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能力。
一、服務國家戰略,保障糧食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作為與共和國同步成長的大型央企,中糧集團始終以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為己任,盡央企政治之責、經濟之責和社會之責。
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我國農業存在基礎薄弱、質量效益不高、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需要依靠大型國有企業來引領。中糧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借助全產業鏈優勢,大力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促進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提升。積極發展訂單農業,與農民建立長期穩定的新型農企關系,讓農民獲利受益。強化技術創新,發揮其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中的引領作用,為農業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在維護糧油市場穩定中充分發揮支撐作用。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糧集團必須發揮主力軍作用。多年來,中糧集團積極承擔國家政策性糧食收儲任務,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不斷優化擴大庫點布局,整合倉儲物流資源,將平衡市場供求與自身運營相結合,通過針對性收儲,調節季節和區域供求失衡、年度間豐歉不均等矛盾,有力保證農產品供給、平衡市場供求,穩定了國內糧油價格水平。
在農業“走出去”中充分發揮領軍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善于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實施“走出去”戰略,既是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樹立開放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糧集團做強做優做大,加快成為國際大糧商的重大歷史機遇。中糧集團通過在全球主要農產品生產國、消費國和貿易集散地建立分支機構,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球的國際貿易網絡,有力助推中國農業“走出去”戰略落地實施。
二、直面矛盾短板,激發發展潛能
經過67年勵精圖治,中糧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十家上市公司、兩家海外公司的國際化大企業。實踐證明,中糧集團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是正確的。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中糧集團將著力解決三個“不匹配”問題,挖掘集團發展潛力。
資產規模與經濟效益不匹配。過去10年,中糧集團總資產從727億元增長到4609億元,在國際大糧商中排名第一。雖然企業總資產快速增長,但企業利潤并未同步做大,與國際四大糧商相比,主要經濟指標還有差距,各項業務的核心競爭力還有待加強,精細化管理、研發創新、風險管理等還有提升空間。
產業發展與國家需求不匹配。中糧集團堅守“忠于國計、良于民生”的企業精神,秉承產業發展服務于國家需求的理念,通過兼并收購、業務整合和新業務單元建設,構建起糧油行業全產業鏈格局,提升了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宏觀調控的能力。但中糧集團的全產業鏈還存在銜接協同的難題,市場份額不足以形成有效控制力,這與國家賦予的糧食安全和宏觀調控任務還有差距。
國際化布局與國際化經營水平不匹配。中糧集團積極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致力于做全球資源競爭的直接參與者、全球產業鏈的直接掌控者,并服務于國內經濟發展和人民需求。當前,集團國際化布局已初具規模,但國際化經營水平還有待提升,面臨著市場一體化、資本一體化、管理一體化等挑戰。
三、聚焦使命職責,實現四個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中國有近14億人口,每年要消費6.2億噸糧食,端穩自己的飯碗,需要一個負責任、有實力、敢作為的大型糧企去擔當。中糧集團做強做優做大,是黨和國家、人民的共同期盼。
明晰戰略定位,向聚焦國家糧食安全轉型。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局中找準定位,肩負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擔,做國際大糧商,是中糧集團的戰略選擇和政治擔當。必須聚焦核心主業,推進資本和業務整合,確保國有資本在農糧食品領域對市場形成控制力,使國家在糧油行業具有絕對掌控權。優化全球布局,重點投資海外農糧倉儲物流設施,繼續拓展完善國際化布局,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擴大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的話語權、定價權。在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打造糧油行業投資平臺、糧油行業資源整合平臺和海外農糧行業投資平臺,努力成為全產業鏈國際化大糧商,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國有資本投資主體。
重塑管控體制,向管資本為主轉型。中糧集團作為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單位,不但要實現向管資本投資的主體身份轉變,還要構建適應改革要求的管控新模式。中糧集團積極探索資本化管控、專業化經營、產業化發展模式,構建起“集團總部資本層—專業化公司資產層—生產單位執行層”三級組織架構,有效解決資本與資產關系問題。構建“財務監管、審計風控、紀檢監察、董事派駐”四個鏈條的風控體系,實現風險監督管理的系統化、智能化、可視化,有效解決放權和監管關系問題。
創新商業模式,向專業化發展轉型。中糧集團在通過大規模兼并重組實現產業多元化、產品多元化后,堅定不移走專業化公司的發展道路。一是科學定義全產業鏈。全產業鏈是中糧集團審慎研判我國食品安全形勢后提出的發展模式,深刻理解全產業鏈的內涵,有助于實現專業化公司的準確定位,也能有效解決產業鏈之間的銜接和協同難題。二是準確把握運用戰略戰術。對中糧集團的專業化公司而言,戰略上要解決可持續發展和產供銷一體化等核心問題,戰術上要解決行業與行業之間、同一行業上下游之間的協同問題。三是持續提升專業化水平。專業化公司作為中糧集團資產運營實體核心,享有獨立完整的生產經營權,必須以核心產品為主線進行縱向整合,實現股權多元化,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擔風險、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
優化發展方式,向質量效益轉型。中糧集團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逐步轉向質量效益型。要按照國資委的總體要求,淘汰退出非主業不良資產、落后產能和無效低效資產。按照定目標、建體系、定規矩、抓評價的思路,建立“品牌+規模+成本”模式,大力推進品牌戰略,形成大品牌、大市場的經營優勢,真正實現從產品生產到品牌生產的跨越。針對經營運行成本較高,多項指標與標桿企業都有差距的實際,通過對標補短板,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控制費用、降低成本。
作者系中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求是》2017/0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