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桂東縣地處羅霄山脈中腹,屬典型的山區縣、貧困縣,易地扶貧搬遷是重要的脫貧舉措。受地理條件、生存環境影響,全縣搬遷人數多,搬遷任務重,鞏固發展難。要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筆者認為“搬家”更要“幫業”,因此桂東把就業作為搬遷戶后續發展保障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幫助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可鞏固”。
推進“雙百工程”,創新就業幫扶舉措。桂東縣抓住中國中鐵公司長期對口開展扶貧工作的良機,積極探索實踐勞務協作扶貧舉措,把中國中鐵公司的幫扶資金全部用于幫助貧困戶就業,實施中國中鐵“雙百工程”,被中國中鐵公司授予“精準扶貧勞務基地”。2016年,組織17名貧困家庭子女赴武漢鐵路橋梁高級技工學校參加免費職業教育;輸送159名勞動力到武漢金大力工程機械培訓中心,免費培訓挖掘機、叉車、電焊工、電工、橋梁工、冷作工等專業技能;直接輸送107名勞動力到大橋局下屬項目部務工就業,其中易地搬遷人口59人。
開展“車間培訓”,提高就業培訓實效。為提高企業招用學徒工的積極性,提升新就業員工的技能水平,解決勞動者企業試用期待遇偏低問題,降低企業生產培訓成本,桂東縣大力實施企業“車間培訓”計劃,創新就業培訓專項補助政策,即扶貧建檔立卡勞動力首次被縣內企業招用時,由縣財政安排就業培訓專項補助資金,按每月6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到人,補貼期限最長為6個月,幫助農村貧困人口掌握熟練技能,穩定企業用工。計劃年內有318名農村貧困勞動力參加“車間培訓”就業,其中易地搬遷戶175人。同時,桂東縣圍繞市場需求和勞動者意愿,有針對性地開展分類培訓,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戶538人,提高了農村貧困勞動力的就業針對性和成功率。
降低“就業門檻”,開展就業崗位援助。針對搬遷戶中部分“4050”人員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術技能等情況,桂東縣統籌開發鄉鎮單位保潔、保綠、保安、社區服務和重點景區、自然保護區、生態公益林區的環衛、護林、服務行業等公益性崗位,大力開展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幫助就業困難的貧困戶增收脫貧。2016年,全縣共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公益性崗位932個,有613名易地扶貧搬遷戶通過公益性崗位就業。
搭建“就業橋梁”,拓寬就業信息渠道。組織開展“百企幫百村、就業促扶貧”專場招聘會,及時收集、整理、發布發達地區企業用工信息,搭建企業與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橋梁”,將縣外就業崗位送到貧困戶家中。2016年,在各鄉鎮設立基層招工點18個,提供就業崗位4810個,達成就業意向勞動力2481人,其中屬于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的有836人。
實施“產業主導”,提供就業創業崗位。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鼓勵、引導搬遷戶依托優勢產業、優質企業、新型合作組織,推行“優質企業+村委會+新型合作組織帶貧困戶”“優質企業帶村委會+新型合作組織帶貧困戶”“優質企業直接帶農戶”三種模式,有針對性地提升現有茶葉、楠竹、中藥材、蔬菜、杉木、養殖等產業,發展新產業,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近萬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近千人。在工業集中區、創業園、產業園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和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幫助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近就地就業。通過稅費減免、擔保貸款等優惠政策,支持有條件的搬遷群眾自主創業。
通過這些措施,易地搬遷移民就業有了保障。2016年,桂東縣年底以前入住新屋的有1470戶5049人,其中有2230名勞動力轉移就業,1389人參與創業和產業發展,確保了有勞動力的貧困搬遷戶至少有1人就業,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017年,桂東縣將結合易地搬遷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情況,鞏固成果,創新思路,加大力度,扎實推進貧困人口就業幫扶5個“千人計劃”:即完成技能培訓1000人以上,組織推薦1000人以上到發達地區就業,鼓勵引導1000人以上到縣內企業培訓就業,以勞務承包等方式帶動1000名以上勞動力到中國中鐵公司就業,提供1500個以上公益性崗位,實現有勞動力的易地扶貧搬遷戶至少有1人充分就業。同時,桂東縣將大力開展農產品品牌建設,創響“桂東山水氧(養)天下”旅游品牌,扎實推進中藥材扶貧產業園、康養基地、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項目,為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提供更穩定的收入渠道,確保如期實現全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作者系湖南省桂東縣委副書記、縣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年04月01日 03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