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在成都開幕。王東明代表第十屆省委向大會作報告。在談到以“繡花”功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時,王東明說,要嚴格落實“六個精準”要求,統籌處理好點和面、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臨界狀態群眾、“輸血”和“造血”、物質和精神、制度安排和壓實責任、繼續攻堅和防止返貧的關系,繼續打好“3+10+N”組合拳,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5月24日 四川新聞網)
脫貧攻堅,是要讓全體百姓共同致富奔小康。何謂“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里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正在中國共產黨的治下一步步實現著。王東明談到的“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正是理想社會最通俗的解讀。
而要真正實現這樣的理想,必須打一場脫貧攻堅戰。這場戰斗與以往扶貧的不同之處,就是多了“精準”二字,包含六個方面的意思,就是:扶持對象精準、扶貧項目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扶貧措施精準、駐村幫扶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王東明提出要處理好六個方面的關系,就是對這幾個“精準”的具體化。這些關系直接影響工作的推進。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臨界狀態群眾”的關系,讓許多戰斗在第一線的基層干部很是為難,因此而生出的意見,甚至矛盾也絕非個案。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六個關系”,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從而形成和諧發展的局面。
從物質層面來講,“好房子”和“好日子”是群眾最為關注的。日前在客車上聽幾位農民閑聊,說現在是富裕的住樓房,貧窮的住樓房,我們這些“中間”(不窮不富)的就只有住土房了。這隨意的調侃,并非對誰不滿,更不是對脫貧攻堅的不滿,反而是對此項工作最樸實的點贊。一句“貧窮的住樓房”說明了扶貧政策使用的“精準”。有了“好房子”,還不一定有“好日子”,這就要在處理“繼續攻堅和防止返貧”的關系上下功夫。要不返貧,“輸血”和“造血”的關系就愈顯重要了。只有“造血”功能好了,才算拔起了“窮根”,“好日子”才會真正來到。
從精神層面來講,“好習慣”和“好風氣”是百姓最該形成的。從各級媒體中可知,百姓的致貧原因很復雜,其中好吃懶做、游手好閑者也不是沒有。有個段子說,某農民將政府贈送的幾頭小豬賣掉后去賭博,輸光了錢還欠了不少,于是抱怨:“不扶貧我還不欠債。”雖有些夸張,但此類現象一定存在。個人沒有“好習慣”,就形不成社會的“好風氣”。因此,在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后,就當從精神層面引導農民提升境界,遠離不務正業,遠離不良習慣,摒棄太多的私心雜念,發揚“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才會有“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的良好風氣。
“脫貧捷報頻傳,攻堅仍在路上”,不可有絲毫的懈怠。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王東明同志再度強調總書記要求的“繡花”功夫,就是要大家群策群力,拿出干勁攻堅拔寨,更加“精準”地抓扶貧。只有處理好了六個方面的關系,才談得上“精準”,才能提升群眾中的“正能量”。處理六個“關系”,扶出“四好”人家,是廣大黨員干部的責任與擔當。讓我們在脫貧攻堅的進程中繼續團結戰斗,繼續為“四好”而“繡花”前行!(文/何竹梅)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