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董干鎮的扶貧羊產業半途夭折,500只羊病死一半,造成中央財政扶貧資金損失。該鎮黨委政府和相關負責人因此被問責,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思考。(6月28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
500只羊的養殖項目,對一個貧困鎮來說,是一個承載著村民們脫貧致富希望的大項目,卻由于各種原因導致50%的母羊因病死亡。看到這個消息,著實讓筆者有些心驚和心痛,如此規模的“扶貧羊”病死一半,這就是所謂的精準扶貧嗎?它的意義何在?背后的原因值得反思。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每位黨員干部的職責和使命。所以,在扶貧路上,創新扶貧舉措,全面推進扶貧工作,這很重要,也是責任和擔當的體現。但如果扶貧成為了粗暴輸血、大水漫灌,不僅浪費了極為珍貴的政府扶貧資源,而且大大影響了扶貧效果。那么,怎樣才能扶真貧、真扶貧,筆者認為,“扶貧羊”警示我們:精準扶貧還需腳踏實地。
所以,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必須根據各地自然環境和資源稟賦的不同,根據不同貧困戶自身條件和致貧原因,對癥下藥,只有把群眾當親人,一顆公心貫穿工作始終,心系困難群眾,腳踏實地走好脫貧攻堅的每一步,確保扶貧對象精準,扶貧目標精準、扶貧內容精準、扶貧方法精準、扶貧考評精準,最后是扶貧保障才能精準。
脫貧攻堅任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一場沒有“回頭路”的攻堅戰。所以,作為黨員干部,在精準扶貧上,要創新思維,腳踏實地,主動作為。為群眾脫貧致富來不得半點虛假,不能盲目跟風,要堅決杜絕山還是那片山,困難群眾還是那些困難群眾,稀里糊涂只顧數字脫貧。也希望各級黨員干部能從“扶貧羊之死”探尋精準扶貧之路,真正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