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發布通知稱,各地要有序推進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發展,應保持小鎮宜居尺度,不盲目蓋高樓,不盲目拆老街區,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新華社7月11日)
俗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表意為外地來的和尚比本地和尚念經念的好。現多指做事或處世不相信身邊熟悉的人,而盲目地信奉外人的話。在日前發布的《關于保持和彰顯特色小鎮特色若干問題的通知》指出,要建設小尺度開放式街坊住區。應以開放式街坊住區為主,尺度宜為100-150米,延續小鎮居民原有的鄰里關系,避免照搬城市居住小區模式。尤其強調要尊重小鎮現有格局,保持現狀肌理,延續傳統風貌,不盲目拆老街區。嚴禁建設“大、洋、怪”的建筑。筆者以為,特色小鎮建設需念好“本地經”。
正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一樣,特色小鎮不是“一頂帽子”“一塊牌子”,而在于小而精致、舒適宜人的空間環境。不顧客觀條件,盲目照搬,肯定是事與愿違。正如通知通知所言,特色小鎮建設應營造宜人街巷空間。保持和修復傳統街區的街巷空間,新建生活型道路的高寬比宜為1:1至2:1,綠地以建設貼近生活、貼近工作的街頭綠地為主,充分營造小鎮居民易于交往的空間。嚴禁建設不便民、造價高、圖形象的寬馬路、大廣場、大公園。特色小鎮建設得結合本地特色,緊貼小鎮功能,而不能是簡單相加、牽強附會、生搬硬拼。
有權須有責。作為領導干部,守土有責,是地方領導干部的天職。守土,守的不僅僅是這片土地,還應有土地上的文脈。而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地方、在GDP的指揮棒下,在大修大建比城鎮功能更易見實效的境況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以及所謂的“貪大求功”層出不窮實不為怪。什么挖山填湖、破壞水系、破壞生態環境等等如是。當然,小鎮原有格局、肌理、傳統風貌被拆是在所難免。其結果是,破壞了環境,割斷了文脈,扼殺了特色,浪費了資源,降低了公信力,助長了貪腐,斬斷了鄉愁。既然如此,這樣的特色小鎮建設建不如不建。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回到通知的原點與初衷,筆者以為,要讓特色小鎮建設能傳承小鎮傳統文化,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不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樹以及破壞具有歷史印記的地物;要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遏制急功近利,以最省力、最快捷的建設方式,簡潔明快、立竿見影凸顯政績;要綜合考慮歷史、文化、現實和民意;要統籌的規劃、設計、不用貪大求全、面面俱到;要能聚焦某個優勢產業,圍繞其來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要用特色產業激活經濟發展,用特色文化保留鄉土氣息;要增強人們對小鎮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如是。離不開有力的監督二字,否則一切都白搭。
最后,沿用這樣一句話“城市建筑像樹的年輪,記載城市的歷史;城市建筑像一本書,積淀城市的文化。”特色小鎮建設同樣如此,唯有在空間環境的塑造過程中,保留那些觸動人心的情感羈絆,注重人的感受與體驗,才不會割斷地方特色內涵,失去原有的厚度,失去自己獨有個性。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