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脫貧為何脫得心不甘情不愿

[ 作者:陳燕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19 錄入:吳玲香 ]

“砥礪奮進,實現徹底脫貧,讓群眾真正過上好日子。”這是全國精準扶貧模范鮑際英的真實寫照。曾經一批批優秀人才、干部,像鮑際英一樣懷揣熱忱,前仆后繼的走到脫貧一線,攻堅克難,把汗水、淚水,甚至是血水留在了貧困的土地上。可是,在實現全面脫貧已經出現曙光的時候,群眾脫貧脫的心不甘情不愿、基層干部脫的心不甘情不愿,原因到底在哪里?

“為什么要出去,出去以后買青菜都要花錢,在這里我多少可以在山坡上種點玉米。再說孩子屬于大山,多生幾個,能留幾個是幾個。”這是一則新聞中貧困山區群眾對記者的回答。當我們都以為山區孩子渴望外面的世界、貧困群眾渴望城市生活的時候,現實卻出乎意料。“外面的大米,我吃不慣”,雖然是網友對貧困群眾的戲謔之言,卻也真實折射出當前精準扶貧的尷尬境遇。

脫貧為何脫的心不甘情不愿,是因為干部不理解群眾的糾結,群眾不理解脫貧的意義。干部如果只想出成績,就會忽視群眾的意愿、群眾的擔憂,造成脫貧難以實現,干群關系緊張。群眾不理解脫貧,首先就是排斥、不配合,抵觸情緒之下如何推動精準扶貧的開展?要想

化解脫貧脫的心不甘情不愿的尷尬,基層干部不僅要下繡花功夫,更要深入群眾生活。

“一百個讀者眼里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要實現精準脫貧,就要走“準”字訣。家家都有難念的經,是難以融入城市打工生活才選擇久居深山?是因為家人無人照料才放棄外出打工?是從未出過家鄉不了解外面情況才寧愿留守家鄉?每一個貧困家庭都有它不可復制的原因,只有找“準”抵觸的核心,才能對癥下藥解決思想負擔。

孩子是希望、是曙光,在與孩子的交流當中,給予他們幫助,做到潤物細無聲,并從孩子的世界去看待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認識外面的世界同樣是每一個扶貧干部的職責。改變貧困群眾的生活,要讓農民看到惠及實處的改變,只有改變思想認識才能讓群眾愿意脫貧、主動脫貧、積極脫貧。

下得了繡花功夫,更要想得出繡花功法,走心的才是有效的。

(作者單位:成都市蒲江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 日韩网站免费大片在线看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另类 | 亚洲欧美综合香蕉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久久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