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萬寧市長豐鎮5名黨員干部因在制定黃加村貧困戶幫扶措施時,工作隨意、應付了事、未認真考察實際情況,造成扶貧物資大量浪費被立案審查。(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5年6月,他在貴州省提出“4個切實”的具體要求:一是要切實落實領導責任;二是要切實做到精準扶貧;三是要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四是要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并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我國扶貧開發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通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舉世公認的輝煌成就,但是,長期來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較為突出。由于全省乃至全國都沒有建立統一的扶貧信息系統,在具體工作中存在“誰是貧困居民”“貧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針對性幫扶”“幫扶效果又怎樣”等不確定問題,真正的一些貧困農戶和貧困居民沒有得到幫扶。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是緩解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場攻堅戰。精確識別是前提,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把誰是貧困居民識別出來;精確幫扶是關鍵,要堅持方針、到村到戶、因戶施策、資金到戶、干部幫扶;精確管理是保證,要落實農戶信息管理、陽光操作管理、扶貧事權管理。
精準扶貧志在“脫貧”。必須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工作方針,做到基礎設施、產業扶持、教育培訓、農村危房改造、扶貧生態移民、結對幫扶六個到村到戶,分析掌握致貧原因,逐戶落實幫扶責任人、幫扶項目和幫扶資金,采取群眾“點菜”、政府“下廚”方式,幫助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符合發展實際的扶貧規劃,并落實嚴格的責任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確保幫扶措施和效果落實到戶、到人。
精準扶貧,直接關系到中國數千萬人民的福祉,關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實現,不能制造“盆景”。習近平指出,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在脫貧攻堅上進一步理清思路、強化責任,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
(作者單位:馬爾康市龍爾甲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