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湖南省有位扶貧干部,給人第一印象是個“斯文書生”,但這個“斯文書生”做事一點不含糊,抓扶貧工作敢作敢為。為了幫助貧困戶創業,他動員在外打工的村民把工作辭了,幫其申請貸款、辦理營業執照,安排學習養殖技術,使“打工仔”變成了小老板;為了發展村集體經濟,他帶領大家學習考察,提出走發展種植基地和組建勞務公司的思路,改變了貧困村的面貌,展示了扶貧帶頭人的能力與魄力。(7月2日《紀檢監察報》)
“斯文書生”不言而喻,一定是飽讀詩書,知書達理,涵養較好的年輕人。這里面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有學問,有才華,有頭腦;二是人年輕,有干勁,有勇氣,有魄力。僅憑這兩點,這樣的干部至少在能力上來說是優秀的干部。在脫貧攻堅的重要工作中,在面臨瓶頸、亟待突破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斯文先生”無疑就是突破瓶頸的有力推手。
“斯文先生”做事講原則,守規矩,按章按法辦事,以理以據服人。有原則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有原則的干部才能贏得他人的肯定。當干部,無論大小,都應該豐富自己的法律法規知識,培養自己堅定的意志品質,而對于扶貧干部,身在群眾中間,傳遞著黨的脫貧大計方針政策,代表著黨的形象,更應該具備基本的素質,成為老百姓愿意相信的好干部。
“斯文先生”還具有創新意識。也許初來乍到,第一眼給人的印象與之前的干部形象不符,有人會以為不過是“毛頭小子”,但是“斯文先生”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是有學問,在之后的具體工作中就會展現出來。他們更加懂得創新的必要性,更加全面理解黨的政策方針,更加明白如何權衡各項工作的利與弊,同時,也更加簡單地處理一些不必要的“人情世故”。因此,他們敢放開手去干,能放開手去干,有激情,有干勁。
“斯文先生”“腹有詩書氣才華”,這是知識的力量,這也是大勢所趨,時代需要這樣的干部,擔負更多責任,突破已有格局,人民也需要這樣的干部,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共同走向文明、和諧、富裕的新生活。
(作者地址: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寶臺鎮中交錦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