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曾經有人調侃過這樣的故事:黨中央采納了李鼎銘先生關于“精兵簡政”的建議,要求各級各部門具體落實此項工作。于是,有的基層就增設“精兵簡政”辦公室,配置主任、副主任等系列領導,專門研究怎樣精簡人員、縮小機構。這個極具諷刺性的故事,在現實中確實時不時上演著。
之前,網上曾“火”過一份踐行群眾路線和“三嚴三實”的登記表,填表人在填好前面的欄目后,在“存在的問題”一欄寫道:形式主義嚴重,比如填寫這張表的前面幾欄,全都是形式罷了!這雖是網友的調侃,但也能折射出一些地方黨政部門的“通病”。
這樣的“灰色幽默”確實令人深思。特別是在進入沖刺階段的脫貧攻堅中,也有一些地方的“領導組”主要負責資料的搜集,而把真正深入群眾助力脫貧放在次要地位,因而就出現了“表冊脫貧”之類的奇葩詞匯。在閑聊中,也有公務員朋友感嘆:軟件資料太多了!……一天到晚忙得暈頭轉向,還看不到效果,更不要說“接地氣”了。某領導在與別的單位交叉檢查中,所收獲的經驗就是:以后要轉變觀念,首先要把資料弄好!
的確,“兩學一做”也好,“脫貧攻堅”也罷,都需要“轉變觀念”,但從什么觀念轉向什么觀念就值得推敲了。很顯然,這里的“轉變”,就是要從浮躁的形式主義轉向務實的工作,從不接地氣的埋頭搞資料轉向“田間地頭”,與百姓“零距離”接觸。這倒好,通過“交叉檢查”,學來的“經驗”就是要把工作重心轉到“整資料”上來,豈不與黨中央的要求背道而馳了嗎?
為此,有些愛鉆空子的人還總結出了“經驗”——會可不開,記錄一定寫;話可不講,筆記一定記;事可以不干,計劃總結要漂亮……如此一來,完全可能出現“反對形式主義”工作開展情況的資料一大堆的“灰色幽默”,就像前面所言當年有人調侃的“精兵簡政辦公室”一樣。
其實,一個地方黨政部門的工作是否落到實處,群眾是最有發言權的,資料整得再好,得不到群眾的認可,還有多大的意義?特別是現在的互聯網時代,“共享”的資料實在太多,只要愿意去“整”,誰都可以搞出一大摞來。堆得高也好,碼得“整齊”也罷,總之沒有多少含金量,擱置一段時間就當垃圾處理了。
當然,不是說資料就不重要,如果基本資料都弄不整齊,也不能說明工作就干得好;但如果只是資料的整齊,更不能說明工作干得好。因此,各級監督、檢查的重心不能放在“資料”上。如果真正務實的工作,其實是看得到、聽得到的。倘若地方黨政部門確實給老百姓辦了實事,那良好的“口碑”勝過再多再整齊的資料。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群眾的夸獎。”資料整理得又多又整齊,只能說明這一塊的工作出色,但整個的“兩學一做”“脫貧攻堅”,不管是監督檢查,還是資料收集,最終的落腳點還不是群眾的實惠問題。所以,“脫貧攻堅”中,應當徹底摒棄“精兵簡政辦公室”那樣的“灰色幽默”,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怎樣才能得到群眾真心的點贊上來。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