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3日出席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電視電話會時指出,讓貧困人口脫貧,體現黨的理想信念宗旨和路線方針政策,是習近平總書記情之所系、心之所惦,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強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是紀檢監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職責使命,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實踐。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最突出的短板在于農村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叭嗣駥γ篮蒙畹南蛲?,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脫貧攻堅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念茲在茲的愛民情懷的生動反映,是當代共產黨人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堅定踐諾?!爸握谟诎裁瘢裁裰涝谟诓炱浼部唷薄.斍?,脫貧攻堅已進入關鍵階段。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們必須真心實意把群眾當老師,深入基層掌握實情,既看“門面”和“窗口”,也看“后院”與“角落”,這樣才能避免“調查研究隔層紙,執行政策隔座山”。
中央紀委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以嚴明的紀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保障。一要強化責任意識,不斷夯實主體責任。二要強化廉政教育意識,不斷筑牢思想防線。注重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把紀律這條底線徹底變成高壓線,發揮震懾警示作用,營造“不敢腐”的態勢。把困難群眾裝在心里,把困難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好。三要強化制度意識,不斷織好防控網格。加大黨務政務公開力度,推進陽光扶貧,讓脫貧攻堅各項流程和各種政策在陽光下運行,讓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充分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以民主監督、社會監督促進扶貧工作公開、公平、公正。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通過發揮主管部門的內部監督,紀檢監察機關的定向監督,社會群眾的廣泛監督,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才能盡可能減少或遏制扶貧領域腐敗問題的發生。四要強化懲治意識,不斷增強震懾作用。扶貧工作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乎全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對群眾反映的扶貧領域的腐敗問題要高度關注,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從重從嚴從快處理,絕不姑息遷就。要發揮案件警示震懾作用,對查處的案件進行點名道姓公開曝光,讓群眾知曉,干部知羞,在全社會形成強大的“不敢腐”的輿論氛圍。
黨的執政根基在基層,黨的事業血脈在基層?;A不牢,地動山搖。只有抓好基層,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發展成果,才能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我們自當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切實增強工作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策應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深刻認識強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的重要意義,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紀律保障。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打心眼里說黨好、跟黨走,才能切實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干部與群眾“零距離”、心貼心,融洽干群關系,團結最廣大的農民兄弟,同心共圓小康夢。我們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告誡,傾聽人民的呼聲,團結帶領人民苦干實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動力。
(作者系鹽亭縣水務局紀檢組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