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奪取了新的偉大勝利。5年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把推進扶貧開發列為“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之一,確立了到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這樣的惠民壯舉,亙古未有,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但是,在這一壯舉的背后,有多少我們的扶貧干部、幫扶人員在是在真扶貧、扶真貧?在大山深處仍有百姓掙扎在溫飽線上、在城市街頭仍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濟,這樣的“中國夢”就缺了一個口子,這樣的任務就不算完成。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黨員、干部要緊緊的拉著貧困戶的手,帶領他們,走出困境。
用心扶貧,凝聚力量。對貧困群眾,大家心里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層干部也是從貧困中走過來,和農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增強脫貧攻堅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這是用心扶貧的必要條件。在一家一戶的走訪中,太多臥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絕癥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這些更加驅使我們用心去幫扶他們。
用心扶貧,春風化雨。如果僅把扶貧當作任務,為駐村而駐村,敷衍了事的填寫扶貧手冊;為入戶而入戶,表示我來過、我見過,束之高閣的不管不問;為扶貧而扶貧,走馬觀花的溜一圈,然后紙上談兵,總結業績,這些被動的扶貧工作,沒有一絲的責任感,談何“用心”?如何“脫貧”?奮斗在一線的黨員干部,只有從內心深處懷著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對困難群眾的同情,堅持行善向善的信念,變任務為責任,變壓力為動力,充滿激情、充滿愛心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脫貧攻堅戰中,才能變數字扶貧、影像扶貧為實效扶貧、行動扶貧。
用“新”扶貧,肅清風氣。多年的扶貧開發,使很多同志形成了思維定勢,固化了路徑依賴,習慣了傳統工作方式。在新的形勢下,有的仍然停留在只注重“爭項目、爭資金、分計劃、分資金”上,而對扶貧項目資金如何精準到戶到人,缺乏深入研究、探索和有效行動。甚至有的干部認為只要把經濟搞上去了,依靠“涓滴”效應,貧困村的發展和貧困戶的脫貧問題也會自然而然地解決,因而把主要精力和投入放在大項目和財源建設上,對貧困戶的扶持仍停留在節日“送溫暖”等初級形式上。
用“新”扶貧,干出成效。面對新形勢,黨員干部要有扶危救濟的擔當和用新角度、新思維、新概念去準確的自我定位,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要尊重群眾,積極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了解他們對未來的規劃,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而不是自我標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頤指氣使,不斷的反駁群眾的意見;在扶貧中,要把貧困群眾當作親友,傾聽他們的訴求和想法,設身處地的謀劃、實事求是的規劃,維護他們的人格尊嚴,保護他們的脫貧愿望和發展生產的積極性。讓貧困戶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正能量去面對現在的問題,加大智與志的幫扶力度,永久脫貧、直奔小康才不會是一句空話,不是遙不可及的愿望。
用沒用心、“新”,群眾是有感覺的;被動扶貧和主動幫扶,群眾是心知肚明的;有沒有將工作落在實處,群眾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幫扶,扶貧工作才會取得實效,而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才不會成為一個口頭禪或一句政治口號。
(作者單位:中共云南省玉溪市澄江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