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貧困是堅中之堅、硬仗中的硬仗,必須下一番苦功夫、脫一層皮。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要在村上安營扎寨,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既在面上織布,又在點上繡花。與貧困戶一塊苦、一起痛、一同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扶貧工作。
解決深度貧困問題,扶貧干部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反觀脫貧攻堅,有成績也有不足。諸如,干部干,群眾看;干部著急,群眾不急;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一些負面現象浮出水面。這些負面現象的產生,是不是與一些地方、一些干部簡單的扶貧方法有關呢?簡單的給錢、給物、給牛羊,大包大攬,包辦代替。扶貧干部猴急猴急要政績、急于求成,貧困戶則“撿的娃兒用腳踢”,不懂珍惜,不想自救,反倒助長依賴思想。這與中央扶貧宗旨背道而馳,漸行漸遠。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扶貧工作要多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制,鼓勵勞動、鼓勵就業、鼓勵靠自己的努力養活家庭,讓貧困戶深切感受到,在擺脫深度貧困中照樣有出彩的機會,因勢利導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方能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消除陳規陋習的無形羈絆,扶貧干部一定要做個有情人。深度貧困地區的形成,有其歷史人文原因,也有其自然地理原因,不是一代兩代人形成的,已經形成了風俗。比如,有病不就醫靠信教、搞法事,婚喪嫁娶講排場、搞攀比,一婚十年窮等等。風俗一經形成,就有其頑固性和反復性,對解決深度貧困問題是一道無形羈絆,扶貧干部必須正面以對,迎難而上。
推動移風易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有態度也要有溫度,不能鐵口直斷、搞一刀切。一是就風俗本身而言,讓合理的地方露出來,大家共同遵守;二是對村級領導班子而言,在討論制定村規民約時,要把風俗中不合理的地方堅決排除在外;三是就村級領導班子成員而言,首先做到獨善其身,再謀求潛移默化,風俗中不合理的堅決帶頭不做;四是對全體村民而言,大張旗鼓地提倡遵守規則,反對陋習。移風易俗,讓貧困戶從舊思想的禁錮中解放出來,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加快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就要依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培育貧困戶內生動力,挖掘扶貧干部工作潛力,統籌社會各方力量,強化“四個意識”,集中力量攻堅,萬眾一心克難,確保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是人。而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扶貧工作乃是關鍵中的關鍵,重點中的重點。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