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講話,他指出:脫貧攻堅要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引導人們自覺承擔家庭責任、樹立良好家風,強化家庭成員贍養、扶養老年人的責任意識,促進家庭老少和順。一個健康向上的民族,就應該鼓勵勞動、鼓勵就業、鼓勵靠自己的努力養活家庭,服務社會,貢獻國家。要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改變簡單給錢、給物、給牛羊的做法,多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制,不大包大攬,不包辦代替,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新華社)
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事關我國能否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國之大事。把大事辦漂亮,精準實現消滅貧困的崇高目標,既需要付出極具辛勞的艱苦工作,又需要更加突出強調“實踐論”和“知行統一”,更要在“攜手奔小康”的過程中懲戒沉渣惡俗,獎勵勤勞堅持,逐漸滲透針對貧困的價值傾向,拒絕脫貧成為任何人不勞而獲的等待,讓貧困成為懶惰者的個體之丑,讓那些除了孤殘病之外的貧困無處藏身,讓脫貧成為社會大美,用政府的引導撬動更多的企業和社會團體加入到脫貧勵志的洪流中來,用良性的溫度放大這個全民工程的價值。
當前,脫貧只能堅持雪中送炭的模式,不能走錦上添花的路徑。針對深陷貧困的家庭幫扶工作來說,如何堅持好對他們既脫貧又扶志,既個性化施為又維護好社會整體的價值觀,這是地方政府必須長期探索的課題。
中國脫貧事業任重道遠,必須摒棄“等著別人送小康”思想,杜絕“虛假貧困”和“虛假脫貧”現象。在老百姓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的過程中,只有堅持加油鼓勁持續送溫暖的情懷,堅持好“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公平守則,才能杜絕局部溫暖滋生的虹吸效應,杜絕大面積產生冰寒體驗,杜絕惰性在基層群眾間的滋生蔓延,營造出你追我趕的創富氛圍,構建起勤奮決定一切的恒定價值主線條,用好習慣,好風氣主導農村思想文明建設,在后脫貧時代呈現出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雙輪驅動、并駕齊驅的良好態勢來。
順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徑,面對貧困的持續挑戰,希望能夠從幫扶者和貧困戶中產生出更多的時代標桿,他們無疑會成為偉大中國夢新時期的“最可愛的人”。
(作者單位:綿陽市安州區興仁鄉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