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次強調,脫貧攻堅工作要實打實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切實防止形式主義,不能搞花拳繡腿,不能搞繁文縟節,不能做表面文章。(9月4日新華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要實打實干,不能搞花拳繡腿。但是一些地方為了做到精準識貧、精準扶貧,搞一些繁文縟節,讓基層干部整天忙于填寫各種表格、迎檢,抽不出時間走進入戶去體察民情、傾聽民聲、排解民憂,讓脫貧失去了準星,脫離了實際,脫離了群眾,影響了脫貧攻堅的進度和成效。當前脫貧攻堅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是時間緊,距離全面脫貧的最后期限僅有三年多;二是任務重,接下來的每年仍有一千萬貧困人口需要脫貧,特別是時間越是往后,遇到的越是“硬骨頭”,越是堅中之堅;三是基層腐敗、懶政和干部執行力低下等方面的問題,也是扶貧路上的“攔路虎”。要確保全面脫貧目標如期實現,就必須堅持扶貧“精準論”,講究科學方法,精準發力,產生實效。
強化認識,統一思想,為脫貧攻堅凝聚精神力量。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上不重視,認識不清,必然導致行動上走偏。各級各地當深刻的認識到,脫貧攻堅關系著數以千萬計的貧困人口的脫貧奔康夢,關系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系著“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是一項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高度重視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可一些地方純粹是出于完成上面交待的任務,工作上走形式、做表面文章,迎檢材料做得很“漂亮”,公務接待上做得很“周到”,但經不起實地檢查。
建章立制,深抓責任,為脫貧攻堅凝聚制度力量。當前,全面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到攻堅拔寨的關鍵期,面臨的堅中之堅,一分責任的落實就是對攻克堅中之堅的一分助力。扶貧責任大于天,落實不力、抓得不牢,后果的嚴重性不堪設想。“動員千遍,不如行動一次。”強化扶貧責任落實,關鍵在于失責必問,讓問責必究成為常態;在于完善機制制度,強化考核、監督,對各級黨委政府和主要領導干部履行扶貧職責的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對責任落實不力的,從嚴問責;在于促使“關鍵少數”帶頭抓落實,一級帶一級,將責任層層壓實,貫徹到“最后一公里”,變責任為動力,匯聚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
有的放矢,精準發力,為全面脫貧攻堅拔寨。心動不如行動,行動不容猶豫,須立即抓,馬上干,只有真抓實干,才能把工作抓落實、干實在,做出讓群眾認可的成績來。脫貧攻堅需要繡花功夫,不要花拳繡腿;需要擼起袖子加油干,撲下身子親自抓,不要空頭支票;需要堅持扶貧“精準論”,自己先把政策吃透、理解準確、掌握到位,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去落實;既要堅持原則,又要保持一定靈活性,善于創新,因地制宜,“按需端菜”,突出扶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需要經常性的進村入戶,到貧困戶家走訪,收集民意、察看民情、傾聽民聲,如實記錄好扶貧臺賬;需要對照脫貧標準,精準落實扶貧措施,激活脫貧內在因子,實現真扶貧、真脫貧。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