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通過“需求訂單”預訂到村里面的駐村幫扶干部,尚偉的任務是結合當地情況,發展合適的種養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脫貧?!拔覀儼l現當地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合種植桃樹,所以就發動鄉親們試種了一批。”尚偉說。(四川日報 9月7日)
這幾年來,我國很多地方都在致力于提升扶貧工作的準度和力度,因地制宜地發揮當地農業資源優勢,推動“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并整合幫扶資源,激活發展潛力,強化政策兜底,增強發展保障力。但扶貧效果卻很不理想,群眾的貧困狀況也沒有得到根本的好轉。細究起來發現,主要是某些干部熱衷于保姆式扶貧,沒有了解和尊重農民的意愿。筆者認為,真正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困難群眾全身心參與進來,在政府的幫扶下,為改變現狀付出努力,這樣才能真正精準扶貧,才能真正徹底脫貧。因此,實施精準扶貧必須抓好“群眾需求”。
所有貧困戶都脫貧致富、徹底消除貧困是扶貧的終極目的。貧困戶對自身致貧原因、脫貧條件、致富優勢和自己興趣愛好、所需致富項目比各級黨員干部更清楚。因此,各級幫扶干部在幫助貧困戶進行了科學分析之后,貧困戶選擇什么樣的脫貧致富項目、需要申請多少貸款、貸款如何分配使用等均應尊重貧困戶意見,由貧困戶自己拿主意,是養豬養羊還是栽樹種藥抑或開店跑運輸,要充分尊重和確保貧困農戶的主體地位不變,各級政府和黨員干部切不可越俎代庖。
當下,有些扶貧項目實施不了或者推動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相關政府部門沒有考慮“群眾需求”,沒有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自認為是好產業、好項目,出于“好心”強迫命令群眾被動實施,其結果是“好心”辦成“壞事”。所以實施精準扶貧必須要尊重群眾需求,引導群眾變“要我實施”為“我要實施”,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保障項目的時效性,不斷提升項目實施的綜合效益。
脫貧攻堅目標時間緊、任務重,作為扶貧干部,只有尊重群眾的發展意愿、抓好群眾的需求,不盲目跟風、不強迫命令、不包辦代替、不一送了之、不大水漫灌,我們才能用好現有的扶貧政策,精準解決貧困農戶創業增收過程中遇到的系列問題,才能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