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個國家扶貧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脫貧攻堅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須付出百倍努力。全黨全社會要再接再厲、扎實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不斷創造新的業績。(人民日報 10月10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前期,經過改革開放37年來的努力,中國成功走出了一條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輝煌篇章。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脫貧攻堅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2013年至2016年,我國累計脫貧5500多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這些傲人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廣大扶貧生力軍的默默付出,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自力更生,也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
要想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必須要形成多方合力,正所謂“眾人劃槳開大船”,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背后離不開社會各方的支持。自2014年起,我國將每年10月17日設為“扶貧日”,并從2016年起設立全國脫貧攻堅獎,在扶貧日期間舉行表彰頒獎活動,表彰那些帶領群眾脫貧的先進典型,目的是為了動員全黨全社會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棄商回鄉,上山下田入戶,一心幫群眾早日脫貧立的向長江;主動請纓扎根農村帶領鄉親們發展特色產業致富的李朝陽;放棄城市高薪,堅守窮鄉10年讓“空心村”得以重生的李君……這些奮戰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領頭雁”,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現如今,中國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脫貧攻堅全面戰勝的時刻已經到來。我們要與黨中央步調一致,扭緊脫貧攻堅這根繩,一鼓作氣地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作者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